分享

孙中山胞兄孙眉在 广州湾

 哈哈狮的信箱 2019-05-17

[人物名片]

  孙眉(1854年-1915年),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著名华侨实业家和革命家。

一百多年前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誉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鲜为人知的是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胞兄孙眉曾受同盟会指派前往广州湾以经商为掩护,发展同盟会员,策动高雷光复,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建立广州湾反清根据地

  1871年,孙眉跟随母舅杨文纳赴檀香山谋生,最初为农场雇工,后来经营农牧业和商业,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王”。1879年,孙中山跟随母亲到檀香山,一开始在哥哥孙眉开设的商店中帮忙。在孙眉资助下,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和香港等地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0月,孙中山回到檀香山与孙眉商讨“反清复国”大计,孙眉称赞孙中山“志大言大”,对此表示赞成,划拨一部分财物给孙中山。同年11月,兴中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口号是“振兴中华”,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孙眉成为兴中会最早的会员之一,担任茂宜分会主席。孙眉积极宣传革命,带动好友邓荫南变卖全部家产,追随孙中山回国参加起义。

  孙中山非常重视广州湾的战略地位,当时的档案资料显示,广阔的印度支那边界和广州湾海港为革命者提供安全秘密地引进军需品的良好基地。法国租借地广州湾脱离清政府直接管理,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选中的反清革命根据地。美国学者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一书中就曾提到:从法国大量的档案材料中,获知当年孙中山在法殖的河内,曾筹集力量,计划在广州湾建立武装基地和军火基地,筹备起义。

  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眉鼓励孙中山说:“这不算一回事,还应该继续干下去”。同年5月,黄兴在《复孙中山书》中提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的对策,打算选择广州湾作为训练兵卒、接收武器的地方,同时可以作为广州的革命外援。当时刚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不久的李应生和越南华侨甄吉亭在广州湾找到了一处旧公园,这是可以向法国当局批租的,租金价格是三千多金。这一块地原本有法国人垦殖,由于获利较少,法国公使就打算放弃耕种。这个地方还有多间房屋,其中有一处大洋楼,需要另外再给一千余元。已经加入同盟会的张静江也打算在广州湾垦地。因此黄兴向孙中山提出建议,如果能得到一笔钱,可以由李应生、甄吉亭、张静江三人出面租耕这个地方作为根据地,能够藏纳数千名革命者。同年5月24日,孙中山写信给他的军事顾问、美国人荷马李,就说到准备在法国租界广州湾一带租地建立训练基地,并表示香港某商号可以承担供应武器。

  由于广州湾具备进行革命活动的成熟条件,孙眉受到指派秘密潜入广州湾。孙眉担任同盟会南方支部副支部长,与同村好友杨德初一起潜入广州湾,化名黄镇东、刘汉生,以广州湾三泰利号为通信处进行革命活动。三泰利商号主营洋杂货,老板是广州湾绅士郑耀琳,后任西营商会第一任会长。孙眉在广州湾期间积极宣传革命,招纳同志,高雷地区不少本地人加入同盟会。

  孙眉在广州湾开展革命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11年6月时任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发给内阁的电报中指出:广东各地都有“匪徒”踪影,其中以高州、韶州和广州等地方最多。高州和广州湾租界毗连,革命党将这里作为“窟穴”,经常和内陆“土匪”勾结响应,当地一大半的绅民都是“逆匪”。现在虽然加派两营新军会合原有的营队合作“剿捕”,但是由于“匪势过盛”,兵力单薄,地方已经岌岌可危。尽管张鸣岐将革命党人污蔑为“匪”,但是革命形势的发展已经非常明朗。

孙眉一家人在檀香山。

 策动高雷地区革命

  孙眉到广州湾之后,全力开展革命活动,领导策动高雷光复革命。1910年8月29日,孙眉在新加坡写给儿子孙昌(字建谋)的家信中说到,他因为在香港招人加入同盟会,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刚乘坐日本邮船到新加坡。因为孙眉“他日回广州湾办事”,因此询问如果孙昌和他儿子不能回来,就叮嘱孙昌告诉母亲谭氏回来,先回去香港九龙的家然后搭船来广州湾。“父在此地办事,改名刘汉生,不别俾人知我在广州湾”,可知孙眉在广州湾化名“刘汉生”进行隐蔽。这一封信的背面还写有两行字:“中国民心大变,现下各省州县办备,本年十一月起大举之期。父现日即办事,分身不暇。”这个时期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孙眉在广州湾为革命奔走,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9月29日,孙眉又写一封信给妻子谭氏询问开始启程没有,叮嘱她看到信马上乘船回来料理家事,回到香港后带上亲人赶紧来广州湾居住,“吾现居广洲湾办事,家事无人料理,见字即回,不可有误,千祈至紧”。这封信中,孙眉因为在广州湾办事,一再叮嘱妻子要赶紧行动,前来广州湾居住处理家事。与此同时,孙中山也曾写信给孙昌请谭氏到广州湾,“因你父近日在法国租界地方居住,设有店铺,欲你母亲回去料理家务也。”这里说的“法国租界”就是指法国租借地广州湾。孙眉在广州湾开设有店铺作为掩护场所,之所以一而再的要求妻子赶紧到广州湾处理家务,主要是因为他经常在外秘密联络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无法兼顾店铺和家庭。

  孙眉潜入广州湾之后,积极发展同盟会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杨益三、陈鹤舫、李汉魂和梁海珊等。

  杨益三(1873-1924),遂溪县黄略镇文车村人,年轻曾做过雇工,清末在赤坎大通街开设“荣兴号”经商。杨益三在广州湾商界具有较高名望,在辛亥革命前就被同行选为广州湾商会董事。经孙眉介绍,杨益三秘密加入同盟会,在广州湾的机构中负责经理财政和筹款事宜,对于辛亥革命前的防城起义(1907年9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等战役给养贡献不少。辛亥革命后,杨益三不愿从政,选择继续经商至终。现在麻章西塘村保留有杨益三墓园以及赤坎泰安街杨益三故居建有纪念堂。

  陈鹤舫(1872-1945),吴川泗岸坉上村人,1908年末,陈鹤舫经朋友认识孙眉,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陈鹤舫尊称孙眉为大哥。陈鹤舫与当地绿林、会党有所联系,通过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吸引了不少好汉组织民军参与光复高雷行动。清政府官员摸清陈鹤舫的反清活动之后,命令信宜知县将他抓起来实行酷刑,孙眉等革命党人想尽千方百计也无法成功营救。直到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员高州林云陔等领导民军解救陈鹤舫出狱。孙眉曾随陈鹤舫到吴川,将陈家擢秀书室作为高州革命的据点,在此召开会议,发动了陈玉臣、杨爵堂等人加入同盟会。

  1911年冬天,年仅17岁的吴川人李汉魂加入同盟会,晚年他回忆说:“宣统三年冬,中山先生之兄孙眉先生在广州湾组织革命运动时,我就经湖南籍的黄元员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铭记于心。”李汉魂表示他参加革命活动是受到了两位表亲庞雄和庞玉辉的影响,其中庞雄早年加入新军,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4月参加广州起义被俘遇难,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还有,高州梁海珊与孙眉志趣相投,梁海珊的同盟会会员证就是由孙眉在广州湾主持加盟签发的。以孙眉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广州湾开展反清活动,突出了广州湾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当日之广州湾,实为粤南革命之温床或策源地,对于后来辛亥林云陔率众起义,光复高州,不无关系也。”

  孙眉在广州湾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并收复雷州半岛等地。辛亥革命成功后,孙眉不慕名利,1913年移居澳门,1915年病逝。官方撰写的孙眉墓志铭中就称赞他对于军国大事多有策划,被英国当局驱逐出香港之后,“乃潜至广州湾联络粤省南路之义军”,在广州湾这块地方为辛亥革命立下汗马功劳。

1910年10月2日(农历八月廿九日),孙眉致函孙昌,讲述近况。

  在广州湾创立西药房

  孙眉曾在广州湾开设西药房作为掩护场所。1911年7月15日,孙眉从广州湾写信给儿子孙昌说:“父有信你二叔,筹舟资费打法(发)你等一齐回来。父在广洲湾运动高雷两府人民,数月经营,今得两府民智大开,高州六县人民入会者源源不断。旧年十一月,父到湾时,觅得地方一所,创立机关,外面开一药房,名叫祐生药房,此地方面,并无西医及西药房。今民智开通,用西药者大不乏人,今虽有药房,亦无西医,故望你速即与二叔商量筹舟资,速回来料理药房事务,极之合宜。高属革命风潮,日进千丈。”信中所说的“二叔”即孙中山。对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孙眉表示很乐观,经过他在高雷地区的活动,民智大开,革命运动得以顺利开展。

  根据孙眉的信件可知,孙眉到来之前广州湾还没有西药房,1910年孙眉创办了一间“祐生药房”。随着使用西药的人增加,孙眉希望儿子孙昌能和二叔孙中山商量,赶快筹集旅费到广州湾帮忙料理药房。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本身也是学医出身的。1886年,孙中山就读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学堂,1887年转学到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孙中山接受过5年正规的西医教育,曾一度在澳门镜湖医院当医生,1893年将在澳门开设的中西药局迁到广州。根据冯自由《革命逸史》的记载,孙中山曾在檀香山为旧时亲友看病,疗效很好,为此孙中山母亲杨太夫人对他说:革命目的在救人,行医目的亦在救人,同样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自寻烦恼呢?这时在旁边的孙眉说:行医只可以救少数人,革命就可以救多数人,弟弟为革命奔走多年,应该始终如一,怎么可以轻易改变思想,导致前功尽弃呢?可见孙眉早已经对孙中山的伟大志向表示支持。正所谓“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上医治心”,孙中山弃医从政,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体,促进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资料还显示,孙昌曾在香港大学读医,并曾于1903年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继续学医,只是因学费不继被迫停学,转而在美国销售药物赚取生活费。由于孙中山、孙昌对于西医的认识,孙眉在广州湾开设西药房就具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法国方面也知道孙眉在广州湾以西药房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法国学者伯特兰·马托在《白雅特城:法兰西帝国鸦片销售时代的记忆》对此有所披露,根据1914年费尔南·法让耐在巴黎出版的《亲历中国革命》这本书,里面提到说:“在这几年,这块法国的租借地成了清廷通缉犯的避难所。孙中山的同胞兄弟在这里开了一家药店。在当时中国官员的掩护下,革命党人可以更从容地制订他们的革命计划。”邮局官员勒内·旺朗德同样巴黎出版的《中国革命回忆录》中说:“我们突然发现博学、平和的孙寿屏不仅是革命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还是孙中山的近亲!他的员工相继在政治上给予他支持,并确保他同广州的联络。至于顾客们,他们被证实在抓药时受到了仔细的盘问。其中几个人是密使,负责在整个广东直至越南东京边界传递情报。”孙寿屏即是孙眉,孙眉等革命党在广州湾以西药房为联络点,为广东和越南之内传递情报。当时孙眉在广州湾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药剂师”,之后他剪掉辫子,一身西式打扮,使当时广州湾的法国人感到惊讶。法国总公使为此传唤孙眉,除了禁止他进行宣传革命,也禁止他在广州湾买卖军火,并以驱逐出境以威胁。这种情况与孙眉此前在香港进行革命活动而被英港政府驱逐出境所类似。

  广州湾最早的西药房很有可能就是1910年孙眉设立的“祐生药房”。此后,广州湾出现有药房街、医院路,西营爱民医院、寸金桥公共医院相继建立。二十世纪30年代,梁日新家族在赤坎先后开设普济药房、新亚药房。1942年《大广州湾》及1943年《广州湾商业指南》就刊登过不少的药房广告。无心插柳柳成荫,孙眉在广州湾以西药房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既促进高雷地区革命高潮的到来,也在意料之外促进了广州湾西医药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