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已死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5-17
“流行书风”多年之后……



在思想的线 “屋漏痕”在当代

The Line In Thought

参展艺术家 | Artists:

石   虎   陈国斌  何赛邦  黄渊青  西龙开元

吴从容   丹   玄  何效义  张目达  陈   量

策展人 | Curator: 高 非

学术主持 | Academic Director:万 婷

开幕时间 | Opening: 2019.5.25  20:00

展期 | Dates: 2019.5.25-2019.6.25

主办 | Organizer: 亭艺轩

媒体支持 | Media:一日会

地址 | Address:

上海市黄浦区茂名南路1号

No.1 Maoming South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流行书风"多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该何去何从?

高非 /文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学习古人不能违背时代精神,与时俱进而又不合于流弊。唐尚法,宋尚意,书法历来都具有时代性。书法到底是什么?成为拷问艺术家的终极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和作品回答这个问题,可说是每一个时代书法家的最大使命。18年前,“流行书风”就曾直面过这个问题。到了今天,是网络媒体巨变的时代,文字内容表达全面隐退,消解了书法原本的真切度、书写在当下,已经不是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写的问题。如果不真实面对现代性、不遵从时代的车轮,还摇头晃脑、吟诗作赋,是否如同在高铁、飞机的时代跨着宝剑、赶着马车?可以称之为虚伪?可以说,传统意义的书法一去不复返,而历史积淀的书写审美和书写精神却千古不易!对传统书写致敬,也未尝不可是传统形式一次告别,一次对大未来海阔天空的时代探索!发现新时代下思想性的书写,是我们这个时代书写的艺术使命。
2018年,我策划了《线的其他世界—碑学运动以来的书写艺术》展。2019年,沿着这条“线”继续走,我们注意到了颜真卿和他提出的“屋漏痕”。在我看来,“屋漏痕”具有两重含义——在技术层面,是对笔锋运行状态的直观类比,姜夔就在《续书谱》中直言“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在心灵层面,则是通过物象对应书象,表现出坚韧、稳定、渐进、曲折的心理轨迹。因此,在中国书写中,无论是书法线条、篆印刻划、烧铸制范还是碑碣石刻,都被注入了“屋漏痕”的审美痕迹。其他诸如“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其实都是自然物象与书法用笔呼应的形象化表述。而这些古人的类比词语,在今天是否生效?艺术评价中感觉的陈述如何开展?可以说,《在思想的线——“屋漏痕”在当代》给出了我们的答案。
托古言今,从来都是中国艺术的先行者们最倚重的创造手段。在经典的传播与流布中,总是伴随着误读、修饰和重构。按一般的规律,艺术越是到末期,风格就越倾向于浮靡华丽。而历次“复古”,其实就是通过发现古人,重回艺术的质朴和自由。在这次展览的作者当中,可以看到,所有的艺术家都没有简单地重复古人,但我们隐约能感到,他们通过与古人的对话和对自然的连接,让笔下的线条有了思考和生命。石虎通过对六书的解读,回到”造字之初“;陈国斌将形式构成同印章结合,赋予篆刻全新的面目;何赛邦利用碑拓的手段,让作品兼具高古和现代气质;黄渊青的书法与其绘画相互影响,在纸本上呈现出心画的痕迹;西龙开元取道东瀛,结合敦煌残纸,作品迟涩空寂;吴从容的章草熔铸今古,线质上取法三代,布白上还吸收了祭侄稿的元素,大开大合,曲如劲铁;丹玄的圆朱文,整端中透露着松动的趋势,实现了规矩和性情的有机统一;何效义的铸印,激活了中古时代的非遗技艺,作品弥漫着肃穆隆重的仪式氛围;张目达向历史致敬,在现代性的作品中展现着古人的诗意;陈量将古代民间书稿投射入传统经典,恍然让人感到古今不隔、神理常存。总之,每一件作品,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折钗股、屋漏痕……“在我看来,这十位书法家所代表的的艺术家群体的书写行为,有理由成为“流行书风”之后,再次面对书法的时代拷问的一次艺术事件。
刘熙载《艺概》中提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颜真卿留给后世最大的启发,正是书如其人。而当下呈现出的这个展览,也希望观者能从每一件作品背后,看到一幅书法思考者们的群像。作为创作者,这些作品的出发点各不相同,未来的归宿也各有去处。他们在这里相遇,观念与历史在此刻际会。我们有理由期待,“屋漏痕”所代表的中国线条体系,依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顺着这条线走下去,中国书写还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严肃的说,"流行书后"之后的今天探索的不应该称之为"书法",传统意义的书法已经死了。这种审美至上文本及线图"借物抒情"的次序转变对未来的艺术书写,或称之为"书写艺术"。


艺术家

及作品

石虎

1942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先后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浙江美术学院。曾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代表国家远赴非洲13国写生访问,次年出版非洲写生集。先后在南京、香港、澳门、新加坡、雅加达等多地举办个展。2004年及2013年,两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虎艺术大展”。

陈国斌

1948年生于广西南宁,别号一庐,广东新会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北京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中国书法界“广西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对全国书法篆刻界作出重要而广泛影响的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

何赛邦

生于195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黄渊青

1963年生于上海,现居上海。从事绘画和书法创作。自幼学习书法,80年代研究现代书法,随着现代书法的延续,将书法和绘画交织融合,形成新的绘画。并以绘画的立场,来重新看待书法的传统。


西龙开元

別署 [ 几堂 ],职业艺术家,祖藉浙江余姚,戊申年出生于新疆阿拉尔,現蛰居牛首山  / 上海。

吴从容

中国第一代画廊上海视平线创始人,艺术策展人、书写艺术探索者,拥有“点石成金”之称的资深艺术经纪人、收藏家,东方民间与人文寻求完美融合者、推广者。曾独立策展“寻脉造山”(上海宝龙美术馆开馆展,2017)、“高山坠石——书写艺术探索展”(2016)、“东床—博罗那国际艺术展"(2014)等重要展览。

丹玄

本名徐杰,别署玄艁、怀云山馆,1973年生,山西榆次人。

何效义

1975年生于甘肃通渭,现工作、居住于西安。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篆刻》副主编,《陕西书法》副主编,陕西“百青”人才。

张目达

山东阳谷人。2008年毕业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4年破格录取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杨涛教授;2017年起任教于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现为文化与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陈量

生于陕西陈仓,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理论工作涉及书法史、当代哲学、地方知识等,作品多探讨神秘主义、古代仪式和书写的起源。

关于策展人

高非

独立策展人、自由艺评人、'一日会'创始人,陕西省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民间美术理论硕士,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本原文化研究所。

活动流程:

1

19:30 入场

2

19:30—20:00 开幕酒会

3

20:00—20:30 开幕仪式

4

20:30—21:30 艺术交流

5

21:30 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