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刘禹锡,扣住“文化的自信”设计《陋室铭》

 半池柳bCL 2019-05-17

诗豪刘禹锡的文章诗句,都有极佳的味道,《陋室铭》设计紧扣时代,彰显文化自信

刘禹锡写作《陋室铭》时,恰逢大唐王朝衰落,宫廷中宦官专权,牛李两党倾轧,妒贤害能,任人唯亲。朝堂下达官贵人寻欢作乐,不顾国事。面对此种情况,刘禹锡只能独善其身,消极躲避。

他时任和州刺史期间面对居住的简易房子,不禁感慨万端,触景生情,写下此千古名篇,借此表达自身的情趣操守。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自身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美好情操的自信。

此文,言短意长,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教案设计,可立足在“自信”之点,挖掘其文本之味,文章之趣,文化之乐,文意之邃。

一、教学目标

通读理解,“陋室”之大意。

品味探究,“陋室”之雅致。

感悟提升,“陋室”之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读理解铭文之大意,感受“陋室”雅致的环境;

难点:作者借“陋室”表达的高雅风度和清廉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刘禹锡。

2.陋室铭。

3.师生明确:“铭”是一种应用文。

4.教师范读

5.梳理再读

(二)质疑问难

1“陋室”简陋吗?哪些语句描写陋室环境?

2. “陋室”不陋,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概括?

明确:陋室——雅

陋室环境优雅

交往人物文雅

生活情趣高雅

(三) 深入探寻

1. 我为何不觉得“陋室”简陋?用铭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一种“道德的自信,”一种“文化的自信”。

2. 作者为何在文章开始写“山”和“水”?

明确:以比兴的手法,“山”“水”起兴,引出“陋室”。

3. 文末,“诸葛庐”“子云亭”写来有何用意?感悟本文手法。

明确:用类比手法,“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彰显刘禹锡的人格自信和傲然风骨。

体味托物言志。

(四) 再思孔子之言,品味其意在言外,“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五) 诵读文本

(六) 布置作业

1. 诵读《陋室铭》

2. 探究刘禹锡

(七) 板书设计

不高 山

不深 水 (比)

陋室铭 ↓(兴) 惟吾德馨 刘禹锡(高洁伟岸 安贫乐道)

诸葛庐 ↑

子云亭(类比)

(托物言志)

浮云神马

用心构设,主体突出,主导凸显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也是教师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案的设计,要基于教育现实,基于学生学情现状,基于教师教学构建,凸显学生主体,再现教师主导,彰显文本特色,成为师生一同构造生成的课堂。

刘禹锡诗文的文化内蕴,所蕴藉的时代内涵,人格魅力,需要教师涵泳,需要学生涵泳其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也是一种文化的培育。

重温美文,再品风骨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的《陋室铭》,传承着中国“香草美人”的幽怨,是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其诗雄浑苍劲,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