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跃在民间的“纠首”

 yzsr273 2019-05-17

纠首是民间自行举办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是负责召集、组织和实施的各色人等,具有临时性,特为某项活动而设,人数不拘,一般视活动的规模而定。如:兴建庙宇、私塾、祭祀祖先、节日社火、灯会等。

活跃在民间的“纠首”

这护送送子观音的人就是纠首

我生活在城市里不知道“纠首”这个词,老百姓一般叫做“管事的”、“帮忙的”、“攒忙的”。近来才关注到我的老家临县有关“纠首”的说法由来已久。散落在各个山村里的新旧碑刻多有“纠首”一词出现。如:康熙30年《赤崖会创建观音行祠记》、康熙39年《苏家湾重修关帝庙碑记》、乾隆11年《八堡乡靳家峁娘娘庙碑》、乾隆15年《新建文昌帝君庙碑记》、道光12年《如虎浮济大王庙重修碑记》、2009年的《大居五龙圣母庙碑记》等。

  活跃在民间的“纠首”

乾隆11年《八堡乡靳家峁娘娘庙碑》

    伞头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民间秧歌艺术,主要流行于山西离石一带及陕北的一些地方,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临县的伞头秧歌尤盛,每逢节日及重大活动都会出现伞头秧歌红火热闹的场面。各个村的伞头秧歌的组织者就叫“纠首”,负责联络组织秧歌爱好者上场演出。临县著名伞头杜云峰刚出道时和“纠首”纠缠上了。

 

活跃在民间的“纠首”

活跃在民间的“纠首”

纠首看杜云峰岁数不大,想要当伞头出场,怕撑不住场面,随口唱到:

年轻轻地说大话,

还怕这孩儿有一下,

有心叫你握伞把,

担心给咱放下错。(临县方言“错”读ca。)

杜云峰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就对了一首秧歌:

纠首合文动工早,

身子齐全行头好;

只要不嫌我岁数小,

没大场了我来挑。(方言:合文是内行的意思。大场即伞头)

杜云峰在临县有伞头才子和伞头大王的美称。

“纠首”顾名思义就是纠合、纠集的“头儿”。

在古代出现过类似的“席纠”、“酒纠”:

唐人宴饮时以一人为录事,执行酒令,称席纠,亦称酒纠。唐孙棨 《北里志·天水仙哥》:“天水仙哥,字絳真,住於南曲中,善谈謔,能歌令,常为席纠,宽猛得所。”又 《北里志·郑举举》:“郑举举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絳真互为席纠。”

看来“纠首”和“席纠”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得有组织才能,“宽猛得所”,既得有亲和力又得有服人的权威。不过“纠首”一般还有一个“总管”,统一指挥调度,大部分的“纠首”各管一摊,有的就是个跑腿的。

“纠首”这个词好像词典里没有记载。近几天看宋代梁克家(1128~1187年。泉州人)、陈傅良(1137—1203年。温州人。)编著的记录福建福州的《淳熙三山志》,其中的“土俗类二”“入学”记载了福建宋代乡里延请教书的老师时,“纠首”出现了:

“每岁节既五日,各遣子弟入学。或须卜日,则以寅、申、巳、亥吉,亦不过三二日止。凡乡里,各有书社。岁前一二月,父兄相与议。求众所誉学识高、行艺全、可以师表后进者某人。(随)即一、二有力者,自号为纠首,以学生姓名若干人,具关子(南宋纸币)敬以谒请,曰:敢屈某人先生,来岁为子弟矜式,幸甚。既肯可,乃以是日备礼延致,诸子弟迎谒再拜惟恐后。远近闻之,挈箧就舍,多至数百人,少亦数十人,间有年四五十不以老为耻。”

“一、二有力者”则非一人;“自号为纠首”则非官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