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论梁启超先生在《道德经》这个哲海之舟中的理性定位

 北辰星uhdxrw06 2019-05-17

作者:耿閣

启超先生虽大才,

然解老子欠尘埃。

道德名相皆错断,

逻辑困乏理乱裁。

什么道术正误猜,

道法自然矛盾来。

张家戴了李冠帽,

人养狼吃羊善哀。

耿閣:著於2019年5月中午12点11分。综观梁启超先生对老子“道”的解释并对其整个《道德经》的认识认知的理解的所有观点基本上都是悖理悖律的并与之其人家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的真谛的本来面目那可谓都是其不沾边的或之说是连边都沾不上的。仅仅只能算是属于一个个人的个见的问题,即便是一个个见的问题的因素倒还是一个具有着偏见性的个见的问题,即便是这个具有着偏见性的个见的问题倒还是终归于了一个非常不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梁启超先生在其论“道”的思想理论的观点理念上(其它的学术成就不在此论之列)基本上概然论之皆是不妥的之其都是有待于有识之士所鉴然的”。

附文:

梁启超先生说老子,说老子的道,他认为老子学说的弊病是什么?

搜狐网:2018-07-10 14:52

老子

1. 老子其人

姓李,名耳,亦名聃,楚国人。他在周朝做过“守藏史”,约莫为国立图书馆馆长之职。

据记载,老子和孔子是见过面的,一说在鲁昭公24年,时孔子34岁,一说在鲁定公8年,时孔子51岁。梁启超先生认为后者更为可信,因为孔子在五十岁后的思想与之前有大变化,他猜或是受了老子的影响。

其次,老子与“老莱子”“太史儋”为一人或二三人我们尚不清楚,可以确定的是老子逝于中国,有个儿子名宗,曾为魏将,由此可知老子离战国时甚近。

2. 老子学说

研究老子的学说,就是研究“五千言的《老子》(或称《道德经》)”,全部讲的,不外乎一个“道”字。所以我们可以从“道的本体”“道的名相”和“道的作用”三方面来了解它。

(1) 道的本体

“道”是什么?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自然,就是“自己如此”,不掺杂任何外界意识。

“道”是什么样的?

“道”的性状无法用语言概括,因为语言由约定俗成的词汇组成,而词汇有既定的概念,如果用语言来概括“道”,则怎么概括都是不全面的。

(2) 道的名相

什么是“名”“相”?

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名”即我们指称事物之词汇,“相”即肉眼可见该事物之模样。

“名”“相”的由来

老子认为名相自人类的分别心而来。例如,怎么能知道有“美”呢?因为对比了“恶”,体会出了“美”。

老子说,而一旦人造出种种的“名”,“名”一旦成立,就永远去不掉,人就用这些“名”来指称、解说世间万物。

“名”“相”的害处

“名”“相”既然起自分别心,那么就存在一定标准,比如你说“善”与“不善”,那么便有“善”与“不善”的标准,但人所觉察的标准,常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人养羊,故觉狼吃羊为不善,而从狼的角度,吃羊是存活之道,是善,谁的标准对呢?

所以“名”“相”自分别心来,就有局限,所以以“名”“相”来概括、描述“道”是不全面的,是狭隘的,是老子反对的。

(3) 道的作用

五千言的《老子》,最少有四千言在讲“道的作用”,但却可以统括为其中的一句话:常无为而无不为。我们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常无为

比如器皿没有空处就不能装东西、房子没有空处装门窗就不能出入、空气也无法流通,因此可见空处(无)的用处。

无不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佛居,是以不去。”即因无为、因“空”,而无不可为,诸事可为。

为而不争

这里梁启超先生用了罗素对老子这几句话的解释。罗素认为人类本能中有“占有”和“创造”这两种冲动。占有的冲动,要将事物据为己有,而世间物都是有定量的,甲占有的多了,乙的就少了,当占有的冲动发达起来,则人类就日日在争夺相杀中。

创造的冲动则正与之相反,是要创造某物出来,这些创造物的性质往往是无限的,如诗歌、美术、音乐、思想等等。创造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好处,而仅仅是乐于创造出它们并与人分享,甲得到了,乙也能得到,且无损耗。

这种创造而不占有的状态,即老子说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 老子学说的弊病

其一便是:“道”有理,而“术”有误。例如“小国寡民”的乌托邦理想,其第一条件是“人民皆愚”。且不论这要求对不对,首先它就是无法办到的。人无知,可以学;人若已经有了智识,却很难再洗去这些,令他变愚钝。即便你采用一些手段以“愚人”,却未必能达成这个目的。

其二,虽然“道法自然”,但若刻意追求返回一无所知的“自然状态”,也是一种不自然,这就自相矛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