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瘫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不良反应的防治

 昵称mDn0X 2019-05-17
药物反应
卡马两平与苯妥英钠在面肌痉挛发病时是常用的药物,但在用药过程中,常出现药物反应。卡马西平比苯妥英钠较多见,且较严重,绝大多数是出现药疹。这是由于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均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从几日到数十日不等。


面瘫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不良反应的防治


临床表现由轻微的红斑及丘疹发展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大疱性红斑、中毒性表皮松解,全身症状较明显,多有药物热,达到38℃以上。有时低热而被忽视,脉搏、心率加快。多见淋巴结肿大,或是局限性或血管性水肿。红斑、丘疹多由胸、背、足皮肤先出现,表现为散在的红色斑点及丘疹,伴轻度瘙痒,不久即蔓延至头面部、口腔、四肢、肛门等处,可能继续发展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如未及时确诊和治疗可危及生命。
 
防治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一般诊断并不困难。然而有少数患者存在潜伏期,而被疏忽,应引起注意。如遇此情况,应即停用致敏药物,作为治疗的先决条件,同时避免应用化学组成相似可致交叉过敏反应的药物,以及慎用或避免使用其他抗原性强的药物,曾有报道因用卡马西平引起过敏停药后,改用苯妥英钠,数日后再次出现新的药疹的病例。若孕期诊断并及时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确诊后,立即更换致敏药物,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对重症病例,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点滴,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及无菌隔离,并用外涂药物。一般常用对症药物是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肌内注射;克感敏10 mg,每口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6 -8次等。

作者授权代发(文章来源:中医外治网    http://www./yinanzazheng/miantan/1237.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