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 传神显旨的词。 以动衬静的词。 化静为动的词 以动写静的词 【知识梳理】 “以动写静” 以动写静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即以极富动感的词语描摹静态的景象,以突出其形象状态特征,造成动态之美。动即运动,静即静止,静止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运动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二者结合则能相得益彰,形成“应物象形”、“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以动衬静”与“以动写静”的区别: “以动衬静”就是用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物,从而烘托出一种更加宁静的环境的表现手法。“以动写静”是通过刻画动态的景物来表现静态景物的形象,并使静态的景物更加生动而富有活力。“以动衬静”的目的是要烘托环境,使静景更静;“以动写静”的目的则是写活静景,让静物呈现出动态的形象。以动衬静主要运用反衬手法去表现,以动写静则主要通过想象来刻画。以动衬静的“动景”是现实中存在的自然之景,而以动写静的“动景”则多为虚构想象的。 【设问方式】 (1)结合诗词内容,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分析这首诗在“动静”上有什么特点? (3)就本诗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 (2)结合具体动词分析诗句中的“动静”关系。 (3)阐明“以动写静”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即:明动静+点关系+说效果 【方法点拨】 (1)以动写静通过刻画动态的景物来表现静态景物的形象,并使静态的景物更加生动而富有活力。赏析时首先要体会诗词景物的整体意境,抓住诗词中的动词,品味其在写景中的作用,概括出诗句中动静关系特点。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一首送春词。上阕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下阕写自己的孤独和人生无奈。全词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一个“弄”字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破”、“弄”两词,以动写静,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使人联想到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2)以动写静往往通过想象联想,让静态景物具备动态,来描摹静态环境的独特之处,构成诗词中的“神来之笔”。这里的“静”不是单指表面上的那种孤立的万籁俱寂的死静,而是指自然景色的状态。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更是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月光透过松竹枝照下来,清澈的泉水在山石间流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联两句共十个字,其中六个字都是富有各种具体动作的词,真是写尽了动态。其余四个字也都各具形象,诗人选用有代表性的景和人,把各自的声音、色彩、动作、形象等都围绕山村一一加以描绘,使幽静的山村充满活力,充分显示出动态之美。诗人这种以动写静,以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写法,不但使动态与静态在变化中得到统一,还透过这些形态写出山村居民的神态和心态,从而来映良辰美景。 (3) 山川景物有动态有静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和静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而以动写静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构成一种情趣,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从而成为田园诗中的佳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绿树环绕在村边,青上斜立于城郭外,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以动写静,使景物更形象,更生动。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画面感极强。 (4)以动写静的赏析,先指出动与静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再结合重点词语分析,描绘动静各自所写的内容,明确在以动写静手法的运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一个“开”字,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拥有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全诗动静相衬,有力量的对抗,有宁静与和谐,运笔如神。“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似乎忙于列队迎候客人。 【实战演练】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问题: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村居》一诗。 解题思路: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诗人描写的景物前两句静中有动,后两句变换手法,以动写静。营造了一幅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答案示例: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村居图(明动静),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农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静中有动(明意象)。后两句变换手法,以动写静。老牛自行归来,行步迟迟,牛背上的寒鸦之静赋予牛以动感,牛之动与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析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