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创建全球博物馆:对话柏林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柯嘉比

 Mix杨林 2019-05-17

临近世界博物馆日,Scope将带来系列博物馆、美术馆的专稿试图呈现当下艺术生态之种种面貌。本期为第三篇。

往期回顾: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博物馆都消失了,未来的博物馆要如何重建?

前十年,用金融激活艺术;后十年,用艺术改变生活和城市

“你好,世界”展览现场 

 你好,世界

撰文/杜蕊璇  

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 1953 年拍摄了他在创作小说《虚拟博物馆》时的照片,照片上马尔罗叼着烟,地上铺满石雕的照片,窗边有一颗佛像头。他认为,人们只有先有了对键陀罗雕塑的兴趣,去观察它,了解它,然后慢慢才能发现它的美。怎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把它放在法国艺术品的旁边。

一个博物馆的基调取决于它的藏品。藏品的偏好往往被政治文化左右。国家美术馆成立于 1876 年,那时还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德国。当时的德意志国通过私人捐助希望建立“德国艺术”。二战期间,希特勒将其视为腐朽,丢弃甚至破坏了美术馆的藏品。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国家艺术馆地处西德,其收藏的重点也都放在了西欧和北美以及西德的作品上。国家美术馆发展至今包括五个展馆,即老国家画廊、新国家画廊、卑格鲁恩博物馆、夏夫 - 格斯坦卑格博物馆以及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馆。2016 年德国国家美术馆提出了建立“全球博物馆”的构想,却被指责其藏品太过偏重西欧北美。

假设二战之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关于国家美术馆藏品没有对西欧和北美的偏好,而是充分了解并收藏全球艺术,现在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个疑问,历时两年,艺术馆向观者在 2018 年呈现了一个自省的结果,展览起名为:你好世界,调整收藏(Hello, World, revising a collection)。展览以“历史如果是 ...”为中心, 展出了 200 件由德国国家博物馆和普鲁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藏品。 这次展览是一个实验,更像一个开始。

 “调整”首先意味着回顾,展览根据三个标准整理出藏品:1. 关注跨国界和跨文化主题的作品(如墨西哥画家沃夫冈·帕棱);2. 带着民族和异国情调,但需要放在一定的批判背景下理解的作品(如 十九世纪老国家画廊收藏的东方主义的画作);3. 为数不多的非德国、非西欧、非北美艺术家的作品。回顾的眼光无疑是批判性的,展览的本身就是一个展现自省过程的场域:通过审视在欧洲中心主义影响下的艺术史,将作品放在其应有的语境下重新诠释;通过重新定义被西欧和北美主导的现代性,重构多元化的视角;通过假设一个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收藏,为未来的关注方向指路。假设的过程,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科学的实验。严格审视权威的历史观,寻找另一种叙事的可能性。

“你好,世界”展览现场 

展览的主旨不轻松,正如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馆一贯的风格。“你好世界”是艺术馆在 20 多年的摸索之后的定位和转型,离开原本的带着欧洲中心偏好的审美,了解那些曾经忽略的文化中艺术的价值。你好世界,同时也是友好的问候,虽然带着沉重的历史,却不乏对丰富的全球博物馆里的期冀。展览的主厅起名为阿格拉(agora),即希腊语市集的意思。市集中摆放的有空空的看台、黑人的斗殴、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的路线等等。不同政治文化的碰撞激发出的除了热情的新鲜感,还有权利拉扯中的不公。艺术的全球化又是什么?当键陀罗的雕塑只有在法国艺术旁才能被关注时,键陀罗雕像会不会越来越像法国艺术?当来自不同语境的艺术出现在同一个市集,谁来制定标准?“你好世界”只能以谦卑和谨慎的态度出现,因为全球博物馆面临的也是一个复杂的角逐,不管对博物馆本身或是观者都会是新的挑战。

 在准备展览的两年时间中,除了艺术馆本来的工作人员之外, 前艺术馆总监由根·布鲁门也参与了策展,还额外邀请了关于全球 化发展的专家。全球化的艺术对话,是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考验,也增加了对艺术理论工作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在知识的层面,更是面对不同文化体系碰撞时的应对。

博物馆本身有教育的功能。在必然的全球化趋势下,艺术馆是否可以避免肤浅片面地将陌生文化呈现给观众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在收藏和展览的过程中是否能发现并且纠正歧视依然是一个难题。 “你好世界”的策展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将展览做成了一种博物馆自我审视的实验方法,既然以上的问题无法避免,那么如“你好世界” 一样的纠错展览便成为一个选择。写到这里,读者可以看到,“你好世界”这个展览的重心并不全是作品本身,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当代艺术馆的自白书。艺术馆的自我定位,影响着未来艺术家的创作方向、收藏家的偏好和观者的族群。这个展览为自己和他人都设立了很高的标准。拥抱全球化的同时是对自己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馆似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柯嘉比博士(Gabriele Knapstein)摄影/郭鹏

《Scope艺术客》×柯嘉比博士(Gabriele Knapstein

采访、编辑/奚雷

Scope=《Scope艺术客》

柯嘉比=Gabriele Knapstein

Scope:初是什么机缘促使您来到了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工作 ?您在成为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之前,曾参与策划了不同的艺术项目,您可以介绍一下过往的工作吗 ?

柯嘉比:很多德国的博物馆在挑选策展人时,仍然沿用着为期两年的实习制度。这种制度为年轻艺术史学者提供了熟悉和学习博物馆工作的机会。我也在艺术图书馆以及汉堡当代艺术博物馆完成了实习工作。 2003 年,我开始担任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然后,在 2012 年成为了博物馆的策展指导,主要的任务是协调所有在博物馆中举办的展览,并同时参与策展工作。在 2016 年,我被任命为博物馆的馆长。

Scope:您能介绍一下您目前工作的主要内容吗?

当代艺术博物馆隶属于柏林国家美术馆,因此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展示和扩大博物馆的馆藏。当代艺术博物馆以 1960 年至今的当代艺术作为收藏的主轴,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的问题和观念,在主题展览中呈现这些馆藏,来保持博物馆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通过馆藏展之外的特别展览积极地展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然后在未来有选择地对这些作品进行收藏。

奥斯卡·摩尔 (Oskar Moll ) ,Liegende, © Photo: Serge Hasenböhler  

Scope: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如何扩大馆藏的 ?

我们主要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来扩大馆藏。当代艺术博物馆有一小部分预算是专门用于采购作品的,因此我们会基于对年轻艺术家的长期观察来选购他们的艺术作品。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邀请艺术家在博物馆举办特别展览来获得新的馆藏,就如现在我们为阿格涅施卡·波斯卡(Agnieszka Polska)筹划的特别展览——当代艺术博物馆会为历届柏林国家美术馆奖 (Preis der Nationalgalerie)的获奖者举办特别展览,而波斯卡正是这一届的获奖者——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是由博物馆委托艺术家创作的,博物馆也投资了这些影像作品的制作,因此根据合同,这些作品就自动成为了博物馆的馆藏。另外,还有一部分的馆藏来自于藏家和艺术家的捐赠。

Scope:您认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体系该如何面对当下日渐虚拟化的艺术创作 ?

目前在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中,数字媒介的作品仍然以影像和声音为主,尚未包含通过虚拟现实和互联网所创作的作品。在未来,这可能成为博物馆的一个收藏方向,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十分完善地掌握与这些新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

Scope: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届柏林国家美术馆奖的入围者所引发的争议?

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前年为四位国家美术馆奖的入围者举办了提名庆典。但是在会后,入围艺术家表达了她们对庆典活动的不满和意见。她们认为,庆典活动中的讲话过多地关注了她们的国籍身份①,却没有充分提及艺术本身。于是,当代艺术博物馆邀请艺术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博物馆理解艺术家的看法和批评,并且承诺在今后的典礼中将会把重心放在入围艺术家的作品之上。另外,入围艺术家对工作酬劳也表示了一些异议。当代艺术博物馆通常并不在这方面支付酬劳。但是我们也意识到了入围艺术家为参与典礼活动、讲座和媒体发布会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博物馆也承诺,在将来会为提名者们支付相应的酬劳。

西蒙·藤原(Simon Fujiwara), Empathy I,2018,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sther Schipper, Berlin, Photo: Andrea Rossetti   

保琳·屈尔尼耶·贾尔丁(Pauline Curnier Jardin)The Resurrection Plot,2015 Pioneer Works, NYC Biennal Performa 15 Commission,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erforma,Photo: Paula Court

Scope:您希望当代艺术博物馆能够在德国和欧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说明一下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特殊历史背景:从柏林墙倒塌至今,柏林国家美术馆依然处在一个重组自身的过程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国家美术馆三大展馆之一,始于 1996 年的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正处于这样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中。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进一步扩大馆藏和举办有意义的展览,将当代艺术博物馆推向国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也已经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以及艺术机构一起,策划了若干专题展览:我们曾在 2001 举办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题展,也为土耳其艺术家塞弗迪特·伊莱克(Cevdet Erek)和居尔辛·卡拉穆斯塔法(Gülsün Karamustafa)举办过展览,而去年的大型主题展“你好,世界” (Hello World)也以全球性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轨迹。

Scope:您能否谈一谈,当代艺术博物馆未来的主要计划 ?

除了让博物馆走向国际之外,我们未来最重要的计划就是保持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生命力,及时地呈现艺术家所关心的问题以及重要的社会议题,并且通过我们的工作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引发新的思考。

Scope: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的当代艺术有着巨大的进展,并在最近的十年中变得越来越具有多样性。我在 2001 年时首次拜访了中国,当时我与侯瀚如和范迪安一起游历了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拜访了当地艺术家的工作室。另外,中国那些新建的博物馆也让我感到印象深刻,我非常关注那些巨型的项目,以及这些新兴的博物馆对中国艺术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十分好奇这些年轻的博物馆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个时代的艺术纳入馆藏。我很期待这些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也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机构能够在未来进一步扩展国际合作。

保琳·屈尔尼耶·贾尔丁(Pauline Curnier Jardin),Grotta Profunda Approfundita, 第 57 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览现场,Courtesy of the artist, Photo: Daniele Zoiko   

Scope:当代艺术博物馆有没有与中国或中国艺术相关的计划 ?

我们正在策划一场中国影像艺术的主题展。这场展览属于 2019 年柏林中德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分。展览现在正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将在今年的九月份开幕。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策展人共同策划此次展览,展出地点则是在柏林文化广场(Kulturforum Berlin)。在展览中,我们会通过展示上一代的艺术家与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来展现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面貌。

Scope:中国的新兴博物馆偏爱于改建历史/工业建筑。基于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馆史,您对中国博物馆建设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

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由两个部分组成,主馆是一座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历史性建筑,而博物馆另一部分的原址是一座建于二战之后的仓库。

 

弗莱卡·哈利蒂(Flaka Haliti),Speculating on the Blue ,2015 年,56 届威尼斯双年展 科索沃国家馆展览 现场, Courtesy of the artist, Deborah Schamoni and LambdaLambdaLambda,Photo: Marc Krause

首先,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历史 / 工业空间非常适合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因为,每一个空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质,而建筑本身的独特历史也常常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性。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对建筑的改建中,例如在对这种历史建筑的改建中,要尽量保持建筑原有的特性,同时避免过度的装饰:拿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来说,其多功能性的工业建筑基底就适合展示多种类别的作品,布展的过程也相对简易。比如,我们可以比较自由地通过拆建临时展墙来更改空间的结构。而在一些新建美术馆中却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限制,例如,在有些整修精致的博物馆中,你不允许在墙壁上钻孔,或是更换墙壁的颜色。此外,艺术家在工业空间中通常也有着更广阔的创作自由。就像我们身后的这件作品,是由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直接在博物馆墙壁上绘制而成的。而当博物馆需要在这个空间中展示其他作品时,我们则只需在前方搭起一面临时的展墙。

 另外,在选择历史 / 工业建筑时,也需要考虑一些与作品展示和保养密切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建筑本身是否适合安装空调系统。举一个例子,由于建筑文物保护法(Denkmalschutzgesetz)的规定,我们无法在汉堡火车站当代博物馆的主馆中安装空调系统,因为整座建筑包括窗户在内都必须被密封起来,但在由仓库改建而成的侧翼建筑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改建时我们就为其安装了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对某些艺术品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只能在没有空调系统的主馆中展示影像作品,以及那些对收藏环境没有特殊要求的雕塑,而有空调的仓库则成为了展示绘画和纸上作品的主要场所。

 当然,现在很多新建筑也有着非常优秀的展示空间——但是就我们的经验而言,改造旧建筑,并且保持建筑本身的历史和特性,也无疑是新兴博物馆的选项之一。

 图片/(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

①柏林国家美术馆奖的参选条件是长居德国的艺术家。此届美术馆奖的入选者索尔·卡雷罗(Sol Calero)、伊曼·伊萨(Iman Issa)、茱马娜·马纳(Jumana Manna)和阿格捏斯卡·波尔斯卡分别来自于委内瑞拉、埃及、美国以及波兰,但都生活工作于柏林。

- end -


近期热读

如何创建全球博物馆 |《Scope艺术客》

总第27期上市!

美术馆里租来一块地,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折射一个时代的光怪陆离

ART CHENGDU是一种模式,还是一种现象?

艺术北京上的“九0后”,以及何以让艺术接近大众?


顾问 

范迪安/方振宁/黄笃/李振华/邵亦扬/王春辰/

徐冰/徐累/尹吉男/赵力/张子康/朱朱

主编 郭静

策划编辑 杨杨

资深编辑 张宗希

编辑 徐伟/李珺

设计总监 曲嫣

广告总监 刘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A座3107

邮编:100020

官方微信:scopeart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7740

国内统一刊号 CN23-1508/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