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

 lionlfslfs 2019-05-17

约翰·哈里森1693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个木匠家庭,父亲是当地没甚名气的一个木匠。小哈里森和父亲后来迁到了林肯郡的巴罗,赫尔河的入海口,能帮着造点帆船桅杆。作为长子的哈里森,从爹那儿学了一套手艺营生。但是小哈里森对钟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六岁的时候他得了天花,爹扔了个表给卧病在床的他玩。他没日没夜地听表走动的声音,反反复复地拆了研究。长到十几岁,哈里森开始跟着爹做木匠,白天跟着出活儿,晚上在家里埋头研究钟表相关的书。20岁的时候,他做出了第一个落地长钟,几乎是全木制的。

那时正是航海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也是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正在奠基的时候。航海技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度和时间的测算。当冲着美洲一路向西,经度以及经度相对的时间一直在变化,15度差一个小时;位置和时间,必然要有一个是确定的。当时的方法是通过星星和月亮的相对位置来计算经度。但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一刮风下雨就又抓瞎了。

挑战经度问题

1714年,当时的英国政府悬赏2万英镑(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约200万英镑),征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聘请了英国皇家天文台,也就是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专家们,组成了经度委员会,作为评审,牛顿当顾问。条件是,从英国出发,往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岛,保持经度测算偏差在半度以内,也就是时间上的2分钟即可。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一个天文问题,或者是一个科学问题。一时间格林尼治门庭若市,各路人马献计献策,但没有一个靠谱的方案。

对业余钟表匠哈里森来说,事情很简单。如果从英国出发的时候带个表,这个表一直显示的格林尼治时间,只要时间恒定,问题不就解决了么?按照标准,这个表每天的误差,要在2.8秒以内。在当时,制造精确的钟表,是非常困难的事。首先,是表的内部结构会不断摩擦损耗,摆在家里随便用用都需要时常保养调校、加以润滑,遑论航行在潮湿的海上。而且,当时的机械钟表多用的是钟摆结构,而地球并不纯圆,重力会随着纬度改变,别小瞧这个误差,稍微航行个几百海里,就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

第一个航海钟

哈里森很执着,决心解决这两个问题。他和他的弟弟詹姆斯,先接了不少制造钟表的活儿,向追求精确度的目标渐渐靠近。为了解决第一个摩擦和损耗问题,他造出了一种不需要润滑剂的钟,钟内采用了一些金属部件,并把摩擦降到了最低。这个钟在静止的状态下,可以一个月只偏2秒钟,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钟。1735年,他造出了第一个航海钟,H1。总的说来,这是一个落地长钟的缩小版,但有一个革命性的设计:他抛弃了随地球重力偏向而失准的钟摆,而使用了金属的发条(这个结构被称为蚱蜢擒纵轮),并且对称的结构能够平衡移动和颠簸带来的扰动。

对于一个木匠来说,接触金属精工也是一个挑战。在伦敦,他走访了无数个五金制造铺,找铜匠和铁匠帮忙制作和调校零件,任何一个工匠,都需要不断学习。H1造出来之后,科学界轰动了。哈里森的家门每天被上门打探消息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一年以后,哈里森和H1开始小型试航,往返了一趟里斯本。H1表现得非常好,在返程的路上还纠正了航船的偏向。这时候只要H1完成一趟往返西印度群岛的旅程并被证明足够精确,就完成任务了。但哈里森没有。他向经线委员会申请了一笔资助,要造一个更精确、更可用的计时设备。

专业人员不信

第二年他开始造H2,但发现了一个重大失误,这耗了他4年时间。他抛弃了这个设计,开始造一个新钟,H3。这花了他19年的时间,从1740年一直到1759年。但他不满意这个又大又沉的物体,又把自己的设计推翻了。这次,他要彻彻底底地挑战传统。他设计了H4,一个仅仅13cm直径的表,让伦敦一个表匠约翰·杰夫里帮他按着样子做出来。

在当时,没有人认为“表”是一种严肃的计时工具,都是富人揣在怀里把玩的。但哈里森不这么认为。他相信,只要按他的思路做,就能实现用表精确计时。1759年,这个表被造出来了。1761年11月18日,68岁的哈里森,让他的儿子威廉,带着H4航向牙买加。两个月之后航船抵达,表只慢了5.9秒!但是,经度委员会很不服气,不相信业余出身的钟表匠哈里森,能解决天文学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拒绝给哈里森那两万英镑。H4的第二次航行去巴巴多斯,这次差了39.2秒,这也比2分钟的标准少了2/3。1765年,经度委员提出钱可以给,但有两个条件:把制表图和制表方法公开出来,给1万镑;还需要造两个同样精确的H4,以保证这个表是可复制的,再给余款。已经72岁的哈里森勉强接受了这个条件。委员会派了6个工匠来他家看图纸,又要求把H1、H2、H3也交上来。哈里森也同意了。

成就终被承认

拿着这来之不易的1万英镑,哈里森开始用逐渐模糊的视力,和越来越不支的身体,开始造H5。与此同时,6个工匠中的一个,也是哈里森眼中伦敦当时最好的年轻表匠拉库姆·肯德尔,开始造H4的复制版K1。1769年,K1和H5都造好了。但经度委员会认为K1不算数。这等于让哈里森在临终之前再造一个表。

79岁的哈里森怀着满腔的悲愤,向国王乔治二世请愿。乔治二世了解了情况之后,大受触动,召见了他的儿子威廉。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国王说:“这帮人(经度委员会)简直是大错特错!……向上帝宣誓,哈里森,我会亲自见证你的正确!”1772年,国王亲自带着H5踏上了试航,H5表现非常棒。而带着肯德尔的K1试航的,是大名鼎鼎的库克船长,他带着K1环球3年,经过了热带和寒带,而这个表从未有超过8秒的误差,库克船长形容K1是“带我们穿越寒热的忠实的向导”。但经度委员会还是不认。带着最后一口气的哈里森和威廉向英国最高的权力机构国会请命。国会批准了哈里森,最后的8750镑被授予给了哈里森。可能对哈里森更重要的是,他终于被承认,用精确的机械,解决了“经度问题”,改变了航海业的命运。他的名字,被刻在了天文和航海史里。1776年,也就是在库克船长返航的第二年,哈里森在伦敦红狮广场的家中去世。

 来源:文史天地  责任编辑:林鹏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