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2400年前确定下来的思维模式就是逻辑,逻辑思维的特征是我们思考的每一步都必须符合逻辑,而是不是符合逻辑,就会依赖逻辑思维的分析手段进行确认,不符合逻辑的都是不靠谱的或者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如果稍加深入分析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所遭遇的每一次难题,其实都是处于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也就是说,很多正常的逻辑想法都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只能罢手了。譬如现在的饥饿、贫穷、疾病、战争、种族歧视等,依然解决不了! 遭遇逻辑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们可以先放弃不靠谱或不可能的逻辑反应,而将不靠谱当做是靠谱的往下思考,或许我们就能发现一些被我们逻辑排除在外的好想法了,也许这个想法已经在某个角落呆了很久,只是我们的思维一直被逻辑阻挡着,无法发现而已。 譬如,一个产品必须要让每个人都成为消费者,这在逻辑里显得非常不靠谱。事实上即便是可口可乐也做不到让全球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消费者,即便在中国,它也做不到让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它的忠实消费者。 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太大,我们就会认为不靠谱或者不符合逻辑,就会有人告诉你,别做这种无意义的乱想了。而你被这样的批评也沮丧了,于是退出了这种本来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思考。 我们假设是一瓶红酒,目标是每个人都必须购买或者喝我们的红酒,事实上比我们强大的红酒品牌都做不到,这在逻辑里显然是天荒夜谈,但是,我们能否将这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行衔接? 如果我们依然运用逻辑思维一步一步地倒退式思考,也许把头皮抓破了也未必能想出什么好点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激发方式来帮忙了,因为激发就是在人们处于绝望之中的时候运用的。 创意激发,是用一种完全反逻辑甚至是绝对不可能的方式,利用完全与本事件毫不关联的偶然性概念,来创造新的想法,然后将这个新诞生的想法与我们的理想目标进行交叉,看符合不符合我们一开始想要的逻辑目标。 结果的诞生,真的是毫无道理可言,但却真的诞生了!让所有人必须购买和喝我们的红酒这个不符合逻辑的理想目标,最终因为我们激发了一个“雨伞”的词汇而变得符合逻辑了。因为“雨伞”让我们其中的一个创意人员联想到了一个“生日故事”,而我又从生日故事中提取了“生日”这一概念。 我又把生日概念交叉上我们的红酒理想目标,结果全球生日红酒概念诞生,因为只有将这个红酒植入到我们的生日仪式中,像蛋糕盒蜡烛一样成为过生日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和道具的时候,我们的红酒就可以成为每个人必须要购买或者必须要喝的一种红酒品牌了。 我们在欣赏谍战剧的时候,总是会发现,当地下党的队伍里混进了一个内奸,而且TA又是被特别信任的一个。所以当每一次任务都遭遇破坏的时候,尽管都知道内部有人出卖,但谁也不会想到是TA。但是,大家排查来排查去,依然是一头雾水,然后把一些平时有特殊迹象的人列为重点怀疑对象。 这样的场面很多,因为每一个人的思考方式都是遵循严密的逻辑思考的,所以,我们通常不会怀疑自己特别信任的人,这就会让问题进入死胡同。如果我们大胆假设是TA,那么,所有发生的一切蹊跷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惜,要诞生这样大胆的假设,在逻辑里是很难的,只有一个人的思维被偶然的事物激发之后,才可能诞生不太符合逻辑的思考点。这就是为什么谍战剧里的很多内奸,必须要到最后自己露出马脚来的时候才真相大白的核心原因。 2015年,我为一家餐厅做策划的时候,也陷入了逻辑的障碍之中。理想的目标是,餐厅必须成为全球闻名,每个人都梦想来餐厅体验。但现实中却无法做到。因为在我们的逻辑思维中,还没有这样非到不可的餐厅,那应该是一家什么样的酒楼呢? 于是我就运用横向思维中的激发原理,我在事先准备好的词汇表各中,通过一种完全偶然的随便喊出一组数字,我通过数字地图找到了一个叫做“画廊”的词汇。我开始对画廊进行定义。画廊应该是一种艺术平台,一方面它向观赏者收取费用,另一方面它也向展出者收取展费,而当观赏者中想购买某一幅画作的时候,画廊要收取佣金。 这个概念让我立刻想到了做一家平台型的餐厅。餐厅全部以商业概念为核心。譬如餐桌表面设计成产品广告位置,可供企业购买,而这种桌子的编号也就改为投放广告者的品牌名称,譬如“汇源桌”、“天猫桌”或者“海尔桌”等,服务员送菜叫号的时候,就会喊出这个桌子的品牌名称,而就餐的客人会第一时间看到桌面上的广告,其广告价值非常显著。 餐厅的墙面上也被当做广告位置来使用,有框架式海报,也有动态画面的电视机;餐厅还有特意开辟一个“商界高手榜”,专门让一些想跳槽进入更好单位的商业高手展示自己的简历用的。当然,有企业想招高手,也可以在高手榜贴出招募启事。 餐厅每晚有30分钟的餐前演讲,演讲嘉宾都是在商界有建树或者独特想法的专业人士,演讲是不收费的,当然对听课的顾客来说也是免费的,这仅仅是助兴的。而周末会安排一场重量级的互动课程,课程表会像菜单一样,预先在网上公布,便于顾客预订餐位。 餐厅的包厢全部按照商务人士聚会的要求而设计,里面准备有投影仪、书写板、纸和笔,适合企业高层小型会议、头脑风暴和商业聚会。包厢的名称也作为独家冠名而销售给有广告需求的企业客户……总之,一切的设计全都围绕着商业平台的目标而设计。 激发的方法其实可以灵活多样,预先设计词汇表格,用随机的数字地图来寻找词汇是一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专业工具,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做:你闭着眼睛,指出书架上第一本书的29页第10行出现的第一个单词。如果这一行没有单词,则可以往下延伸,直到找到合适的单词。 这种偶然前提下诞生的词汇,就会给你带来无穷尽的新想法,你只要从这个词汇概念中提取能与你想解决的难题目标进行交叉融合,也许一些强大的创新点子就诞生了。这就是利用偶然概念激发我们新的想法,从而化解危机,找到难题破解新途径的创新方法,这是一种完全跳出逻辑局限的无厘头方法。 2018年6月,我在进行一个速溶茶产品的策划时,随手用了桌子上的一本《小说月报》,我闭着眼睛随便说了一个页码和行数,选定该行出现的第一个词汇作为激发创意源。结果出现的是“鼠标”。我由鼠标想到电脑工作者,再联想到高智商。 于是,中国第一个高智商茶品“睿茶”正式诞生,而品牌名称找到了“键客”,从字眼上,就能看出,这个品牌是为电脑工作者原创的。键客睿茶,就这么诞生了。如果我不用这种横向思维方法,那么,我就不可能创造出键客品牌和睿茶品类来。 在为小卤之约策划的时候,我也遭遇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一方面是企业想通过对品牌的重新打造,实现快速招商加盟,扩大产品(以鸭脖为核心的休闲卤味产品)销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费用有限,无法为品牌的知名度进行投入推广。 我只能故伎重演,运用思维激发来进行创意突破。这一次因为我只有一个人在长沙企业内部,身边没有团队配合,我只能在笔记本电脑上独自进行创意激发。 这个时候我身边正好有一本火车站买的报纸,我闭着眼睛随意在电脑上打出“第四版左侧第二段文章的第五行第一个出现的词汇为准,我急忙打开报纸,翻到第四版,在一篇文章第二段的第五行,找到第一个形成词汇的单词“重叠”。 “重叠”是什么意思?当然是如同一叠纸片一样叠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很多事物是可以重叠在一起的。从重叠中我提取了让我们的店铺中进行产品“重叠”的想法。如何重叠?就是店铺中不仅仅只销售鸭脖子,还可以销售其它产品。 于是,我根据女性吃货们的兴趣爱好,将可以与鸭脖子等产品摆放到一起销售的果汁、奶茶、可乐等饮料和冰淇淋、巧克力、红枣、美容茶等休闲食品和美容食品整合到了店铺中,从而诞生了“吃货集中营”的大胆创意。 这么一改,连锁加盟店的自身吸引力就非常强大,不需要再投入巨大的广告费用,也许招商信息一公布就会吸引加盟商踊跃加盟的。因为加盟商付出一个店铺的钱,却能开出5个以上品类销售收入源的店铺,而且解决了淡季销售难题。 当我们遭遇各种各样难题,尤其是在逻辑里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难题时,正常的情况我们就放弃了,或者认为不靠谱也不再对此进行思考,这就是我们逻辑思维模式的最大障碍。但如果我们能熟练运用横向思维中的创意激发方法,或许就能使一个绝望的难题柳暗花明。 也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横向思维的大脑激发,可以产生这么无穷尽的新想法呢?难道什么样的词汇概念都可以吗?我坦诚的告诉你,确实什么样的随机概念都可以,这个原理其实就是我们的逻辑逃离,但逃离不是我们的本意,寻找新创意才是我们的目标。 但当我们遭遇逻辑卡壳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暂时逃离逻辑陷阱,但是,逃离到哪里去呢?这可不是漫无目的的乱逃,而是必须要在逃跑的路上寻找到未知的新词汇概念,并通过这个随机诞生的概念,来激发新的想法,从而打通我们被堵塞的创意通道。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横向思维不是像那些廉价贩卖“思维”的专家和大师所说的那样,仅仅是还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简单,而是有一整套成熟的创新方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训练这些方法,使得我们快速成为驾驭这种方法的一个技能。 传统营销理论中的所有套路我都会,但我会故意抛弃,采用全新的横向思维去突破,这样就会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去按照既定的理论观点去设计营销策略。如果运用横向思维的激发策略,则可能诞生更多更好的新创意。 这个创意激发方法,也许比你读1000本书的力量更大,因为它是突破大脑思维局限的武器。现在我只是把它运用于营销策划,就能帮我创造很多奇迹。如果科学家们学会了它呢?结果会怎么样? 目前,我正在微信营销班传授这种超级创意激发方法,独特的方法+独特的工具+实战演练,也许,几个月后,你就会驾驭这个神奇的技能,成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怪才! 沈坤写于2019年5月16日晚23:3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