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刘备、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四人乘坐飞机时发生了事故,飞机载重过多需要减负,扔下所有行李后还是没有效果,最后大家决定牺牲一个人救剩下的人,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由诸葛亮出题刘关张三人回答,谁答不出来谁就跳下去。 于是诸葛亮问刘备“天上有多少太阳?” 刘备答:“一颗” 诸葛亮又问关羽“天上有多少月亮” 关羽答曰:“一颗” 然后诸葛亮问张飞“天上有多少星星” …… 张飞环视三人,表情凝重,说道: 一等星有20颗,二等星46颗,三等星134颗,四等星458颗,五等星1476颗,六等星4840颗,合计6974颗,不包括太阳、月亮以及金星、火星等行星和超新星。 人眼所能看到的星星数量有6974颗。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提出了星等的概念,来表示天上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的数值越小,星星就越亮,反之则越暗。其中肉眼能观测到的最暗的星星星等设定为6等星。 虽然全天肉眼可见的恒星有将近7000颗,但是每天晚上只有一半的星星在天上,另一半在地平线以下我们无法观测到,所以一晚上能看到的恒星数量也就三千多颗。 虽然喜帕恰斯制定的星等表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在当时看来却是十分严谨科学,而且这种划分方法也一直被后人采用并延续下来。 1857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研究喜帕恰斯的星等概念从而得出了星等与亮度之间的关系,一等星和六等星的亮度相差100倍,那么两个相邻的星等之间的亮度比系数就是2.512,即两颗天体之间的视亮度比值等于2.512倍的星等差数(用I表示视亮度,M表示星等): I2:I1=2.512(M1-M2) 每个等级之间的比值为2.512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天体的探究越来越严谨,如果按照星等与视亮度的公式计算,一等星并不是最亮的星,所以又出现了0等星和负数等星。天狼星作为全天最亮的恒星,其星等为-1.45。最亮的太阳的星等数值为-26.7,满月的星等数值为-12.2。 21颗亮星表(图源:百度百科) 加上数字公式计算之后的星等感觉上更严谨了,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天文学科学研究的要求,因为这都是以地球为起点进行的观测,而这个星等划分一般被称作“目视星等”,即肉眼观测的星等划分,但是恒星有自己的发光亮度,也因为各个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一样,所以发光亮度受距离影响从而在目视上出现亮度差异,所以人们刨除掉距离影响,假设天体位于10秒距离处从而得到了其“绝对星等”。 太阳的目视星等是-26.7,天狼星的目视星等是-1.45,但是天狼星距离地球8.6光年,如果考虑他们的绝对星等的话,太阳是4.83而天狼星则是1.45。 除此之外还有照相星等,则与天体在不同波长段的辐射有关。 21亮星助记歌(图源:百度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