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书,怎么读?漫画、百科全书的阅读方法

 Nancyaiqing 2019-05-17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不同性质的书,也该有不同的读法。以下整理出许多爸妈可能遇到疑问的书籍类型,让我们看看「漫画和百科全书该怎么办」?

这些书,怎么读?漫画、百科全书的阅读方法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不同性质的书,也该有不同的读法。以下整理出许多爸妈可能遇到疑问的书籍类型,让我们看看「漫画和百科全书该怎么办」?


    
漫画

早期,「漫画」是由一格格的图画搭配口语对话文字所组成,纯粹为娱乐放松的书籍,并非为了知识与教育而生;因此,看漫画容易被归类为「没营养」的阅读活动──「不准看漫画!」这句来自父母的叨念,想必还言犹在耳吧!

现代,融入知识的漫画推陈出新,像是《埃及寻宝记》、《小叮当科学实验》、《看漫画学成语》都深受孩子喜爱,甚至只看这类书籍。「究竟该不该禁止」成了现代父母的一大难题。

若孩子只看图片、只读短句,并且快速瞄过生硬的知识,把它当作「纯粹的漫画」,那当然不是我们乐见的。若孩子不只看图,还能借着轻松有趣的方式习得知识,何乐而不为?

然而,若「只读」漫画,当孩子习惯了简短文字、口语用字,未来在阅读长篇文章或写作上,可能容易失去耐心、畏惧文字,甚至无法理解文意、完整表达想法⋯⋯别紧张!还记得「心灵鸡汤」吗?只要孩子能摄取足够营养、不偏食,不会只读漫画,爸妈是不用太担心的。

对于尚未建立阅读兴趣的孩子,这类少字多图的书籍也可视为一种「桥梁书」,协助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可以怎么做呢?透过上一章节的「共读」活动,以好奇的心情了解孩子喜爱漫画书的原因,例如孩子的想法是「字很少、图很好看」,我们就可以分享推荐几米系列的图文书,一样字少图美,却多了些韵味与思考空间,协助孩子一步步探索阅读的乐趣。因此,面对漫画书,我们不必急着禁止,先了解、同理孩子的感受与想法,也才有机会进一步协助孩子不只读漫画。

小时候曾听过这样的奇人轶事─「背字典」。别说年幼的我,即便是现在,听到仍让人难以置信。

毕竟,字典是用来「查」的啊!当我们需要确认字形、了解字意、或是需要造词的时候,便会拿出字典查询,用它来解决问题,这便是能发挥立即效用的「工具书」,包括了字典、科学、动植物、地理百科等等。想象一下,若把这类书籍视同字典来阅读⋯⋯天啊!若非兴致高昂、天生热爱,读起来有多痛苦啊!

先前已提过「为生活而选」的选书观念,当阅读结合生活,将有助于拓展视野、加深印象;而工具书,则是以结合经验、满足需求、或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书籍。许多孩子会把「课本」 当作工具书,因为它可以满足考试需求、解决考试⋯⋯所以不考试时,何必读呢?相同的情况,平常用不到的话,为什么要读呢?

那么,就让这些工具书扮演着可以常常派上用场的利器吧!以全家露营为例,就有不少可以利用的好时机:

露营前夕,老爸抱着厚重的《植物百科》,兴奋地说:「我们来『预言』 露营时可能会遇到的植物和动物,看谁是神算!」全家人的眼睛闪烁,战斗力十足地翻阅、猜测。

露营当天,一家大小在茂密山林中展开寻「宝」记─小弟率先发现巨大叶片,激动地大叫:「是姑婆芋!书上说它有毒!」随后传来小妹的声音:「你们看,那是喜欢水边的阶梯草吗?还是冷清草啊?我忘了⋯⋯」大姊弯下腰仔细观察,转头说:「我也不记得了,我们把它的样子拍下来,回去再翻书吧!」全家人就像大自然侦探家,看见答案,也发现了问题。

回家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取下《植物百科》,并拿出照片与书中的图片一一核对、确认、解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更进一步且完整认识了那天遇见的大自然。

从那天起,这本《植物百科》 成了露营必备的工具之一。

生活中,有太多可以利用工具书的时机:过新年时,翻阅《节日由来》;登山时,翻阅《地理百科》;仰望星空时,翻阅《天文百科》,身处网络世代的我们,要找到相关的知识更是方便不少。

当工具书与生活紧密结合时,知识,活了起来;生活,有了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