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观点】陈章良:做好产学研融合,技术经纪人角色很重要

 标准生活 2019-05-17

为什么中国提产学研融合多年,现状依然还是科研成果难走出“大院、大所”?国内行业顶尖的研究院所,有着一流的人才队伍,却很少产生经济价值,而企业拥有大量的资金,却找不到合适的成果转化,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提法再次升级,能不能改变这种情况?

对此,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对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后EMBA教授陈章良教授进行了专访。

陈章良教授认为:

第一、大学教授实验室从企业得到的支持很少。国外的大公司,会拿出一部分钱来做科研,一方面是自己组成科研队伍,另外一方面,盯住我这个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双方达成协议做什么项目,项目成果归你,专利归你,但公司有最先使用权。这就很清楚,一出成果公司就能用。这么多的实验室替公司干活,每天都有新东西,公司转型升级特别容易。

国内也有一小部分公司选择把钱投给国外的实验室,但也要看到国内的许多成果已经不比国外差,只是不懂得如何往市场推,都停留在实验室里面,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不紧密,导致双方都很茫然。像北大、清华很多科研成果,都应该是社会孵化,最后却落得教授自己办企业。科学家做公司失败的几率非常高。 

第二、缺中间人角色(编者按:技术经纪人)。他懂两套语言,既懂科学研究的语言体系,又懂商业语言。他能把双方信息整合翻译,然后介绍给对的人。他在这个过程,可以参股或者投资,这个角色特别重要。

第三、没有类似技术转移和投资主题的会议。企业家和科学家有机会坐在一起介绍、讨论,可以每年一次,这也是增加企业家和科学家的信息沟通。

这些都是我们目前体系、制度不完善,需要改进的地方。

【每日来源:中科产业化智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