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铁血老枪 2021-09-16
北大毕业后,她公派出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却留在了美国,47岁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如今怎样了?


1966年,陈雪梅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父母工作忙,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爷爷喜欢看报,经常把她搂在怀里读报纸。她跟着学会了认字,很早就能读完一整篇报纸。爷爷发现她记忆力很出色。


很小的时候,她就对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到了吃饭时间,她一直没有回家吃饭,奶奶急得到处乱找。最后在草丛里发现了她,她正在那儿观察蚂蚁搬家。


上小学之后,她的天赋展现出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成绩非常好。到了初中,有了生物课,她对生物非常感兴趣。


生物课的实验上、显微镜下那些细胞的变化令她惊喜不已,她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学校设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一到课间,她就往实验室跑,专心研究微生物的活动。


生物学分为动物和植物两个方向,陈雪梅对于植物感兴趣。她在演讲中曾说:“ 那时,爸爸经常带我去野外玩,看见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我就觉得很开心,而对在学校做解剖果蝇幼虫的实验却不太喜欢。我感觉自己对植物更有兴趣,我做不来动物的实验。”


1984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生物专业,当时父母对于这个专业并不了解,虽然觉得是冷门专业,但他们还是选择支持女儿。


她顺利考上北大生物学专业。在北大,她遇到自己的恩师陈章良。大学期间,她成绩优异,陈章良老师非常看好他,常常鼓励她去国外留学。

陈章良老师,曾于1987年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担任了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北大毕业后,陈雪梅考取了公派留学生的名额。1989年,她远赴康奈尔大学留学,专攻生物化学方向。


1995年,陈雪梅取得了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曾想回国效力,但是当时中国在生物学,尤其是她主攻的植物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她选择了继续留在美国。


后来,她加入了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跟着世界级先进的生物学家继续学习。很多人表示不解,说她忘恩负义,公派留学不回国。她没有解释,继续专心科研。


这期间,她结婚生子,她的工作非常忙,几乎顾不上照顾家庭,好在老公很支持她的工作。


1999年,她将自己的九个月的女儿带到美国,并且转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2005年,陈雪梅成了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席位,6年后又入选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戈登与贝蒂莫尔基金会的研究员。


她在植物分生,组织发育和microRNA的调控机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期间,她发表了1篇《科学》、3篇《自然》、5篇《美国科学院院刊》,多篇重量级论文。


2013年,47岁的陈雪梅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为学术成果突出,陈雪梅已经是生物学领域中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了。


功成名就之后,2014年,母校北大邀请陈雪梅到生物科学院报告厅做学术报告,她爽快地答应了。


面对着无数的青年学子,陈雪梅非常感动,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随后,她参观了国内的实验室,现在的实验室水平已然赶超国外。


如今中国科研条件如此进步,为何不回国做科研呢?2014年,她放弃国外优渥条件返回国内,成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满载荣誉而归的她,带领团队在生物结构领域的蛋白领域有了新发现,并且不断培养中国的生物界人才。


@Veeyn 陈雪梅教授博士毕业后,为了自己的科研事业,选择了科研条件更好的美国,这也不能说明她不爱国,谁都有追求伟大事业的权利。


在美国奋斗25年,她已经取得相当成就,如日中天之时,她抛弃一切,重返中国,参与到中国植物学的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中。这种力量,值得敬佩!只要归来,都是中华好儿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