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雪梅:公派出国留学深造,47岁当选美国院士,现在怎么样了?

 文渊武海 2022-12-03 发布于四川

她是北大才女,年仅47岁就当选了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她是背井离乡、远赴重洋的学子,她也是循循善诱、桃李满园的师者;她是美国生物学界位高权重的专家,她也是一腔抱负回报国家的赤子。她就是陈雪梅,她年少时因对知识的渴求,踏上了远渡海外的求学之路;而如今选择放弃了名利回到祖国的她又过得怎么样呢?

北大才女,听起来仿佛多了些传奇色彩,只不过在1966年的那个春天,陈雪梅出生之时,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平凡家庭出生的小女孩,有着这样有意义又传奇的一生呢?小雪梅出生在东北齐齐哈尔的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中,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抚养陈雪梅的义务只能由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承担,爷爷奶奶对陈雪梅非常好,对待雪梅和蔼慈祥,这让陈雪梅的童年在关怀和温馨中度过。

陈雪梅从小懂事得早,心疼体谅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主动承担一些家庭劳动为爷爷奶奶分忧。老人健康慈祥,孩子懂事开朗,这个幸福又平凡的家庭在陈雪梅的童年一直这样其乐融融,即使缺失父母的照顾,这反而令小雪梅更加独立,更加懂事。在这种积极和睦的童年里,养成了陈雪梅乐观开朗的性格,并且在陈雪梅成长的同时,也逐渐培养起了学习的兴趣。

受爷爷读书看报习惯的熏陶,这让陈雪梅比同龄人更早地学会了识字读书。这也可能就是为陈雪梅热爱学习,喜欢钻研打下了伏笔。上了小学的陈雪梅认真学习,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个时候陈雪梅小小的内心里,就燃起来一团知识之火,她立志要继续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当时教育匮乏的社会背景,并没有成为陈雪梅求学之路的阻碍,反而让她越战越勇,坚定了她读书学习的决心。小雪梅是个有主意的人,她并没有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影响她求学的态度,她一直秉承着虚心谦卑,踏实苦干的态度对待学业。对待她感兴趣的东西,她也会努力坚持,带着这份执着努力向前。她就像在时代长河中逆流而上的小鱼,努力地朝着认定的方向探索,蓄势待发,等待的就是那个鲤跃龙门的机会。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勤奋的人,陈雪梅高考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她所报考的志愿也正是陈雪梅自己所热爱的生物专业。

陈雪梅从小就对自然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孩提时期常常花一整天时间观察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自然界的未知,给雪梅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一个知识的种子,在这个双向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对陈雪梅产生了极大的魅力,同时慢慢的向她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就这样这颗种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的生根发芽。可是对于志愿的选择,在这个平凡的小家庭中却如同石子于池塘一样,激起了一些波澜。

在这个位于乡下农村的家庭中,家人们并不理解她为什么会选择生物这一专业,生物这两个字在家人的脑海里甚至都没有一个概念。她们的认知中,能找到工作才是好的专业,这个专业给家里人带来的确是一头雾水。但是好在父母的开明,她们充分理解陈雪梅求学之路的不易,也给予了她足够的理解,即使不知道生物专业对于她们的意义,但是陈雪梅作为父母的骄傲,陈雪梅的父母还是选择了无条件支持女儿的选择。就这样陈雪梅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踏进了北京大学这一高级学府,实现了自己的儿时梦想。

在北大就读的陈雪梅依旧成绩优异,最难得宝贵的是她对待知识的渴望和执着,很快大学四年就要毕业了,这个时候身边的同学都开始为寻找工作奔走,然而陈雪梅却没有选择和别人同样的道路,她遵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对自然科学的敬畏和憧憬,让她毅然决然的决定远赴重洋,去美国进行生物学科的深造。

就这样,陈雪梅报考的北京大学的中美留学生计划。那个时候的中国,国内的学习资源有限,出国留学显然是一条更好的学术道路。但这也是一条充满艰难的道路,众多难题摆在了陈雪梅面前,但是这并没有让这位学子退缩。她不仅仅是为了开拓眼界,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更是为了在她自己的学术领域取得更多更高的成就。就这样,她带着一颗炽热的求学之心,来到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最先进的美国,一片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国土。

陈雪梅与1989年考取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虽说在美国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她在面临着学业上的挑战的同时,还要缓解家里人的压力。这让孤身一人在海外求学的她多少也有些无助,但是积极乐观的她,并没有因为这些阻碍改变最开始的志向,雪梅自始至终一直是一个遵循内心想法的人。

她热爱科研事业,一心扑在自己的科学领域,在1995年博士毕业之后,面对许多美国高科技公司向她递来的橄榄枝,她选择了婉拒。陈雪梅,这个名字仿佛就是为科研事业诞生的,即使在名利面前,对科学的热爱也让她丝毫都不会动摇。

她最终选择了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后,之后短短的几年内陈雪梅成长飞速:1999年,她担任美国罗格斯大学助理教授;2005年陈雪梅成为了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终身教授;2011年陈雪梅顺利成为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更是于2013年陈雪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尽管这个时候陈雪梅年仅47岁,数十年的学习与积累并没有白费,求学之路的艰辛也终究得到了回报。那时的陈雪梅已经是学术领域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了,也已经成为了她的学术领域的中流砥柱。

虽说陈雪梅已经功成名就,成为了美国科学研究院的院士,但是陈雪梅并没有改变,她还是当初的自己,还是那个喜欢观察、善于发现的女孩,还是那个坚持梦想,努力追寻的学者;如果非要说陈雪梅有什么改变,那就是她既是那个追寻知识的人的同时,她又多了另外一个角色:用知识回报祖国的爱国者。在美国学界和政府给出的高经费、高福利的情况下,陈雪梅可谓是名利双收,她在美国所能得到的可以说足够可以让她荣华富贵的度过一生。

可就在这时,陈雪梅却突然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她那已经离别已久的故土。她的决定让美国的学界哗声一片,但是陈雪梅却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她作为当时国家公派的赴美留学生,她一直没忘记自己的任务,也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如今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她,已经储备了很大的能量及强大的实力,是该启程回家了。

陈雪梅于2014年回到祖国,回国后陈雪梅受聘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神农学者的讲座教授,同时兼任湖南省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实验室的博士导师。回到祖国的怀抱后,陈雪梅获得了更为优厚的学术待遇以及更上一层楼的展示平台。祖国对如陈雪梅这样知恩图报的学者给予了最高级别的尊重和优待。陈雪梅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她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知识,是时候把她的学识分享传授给更多的学子,陈雪梅陆续兼任为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及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她成功地完成了从谆谆学子到教书育人的老师的转型。

陈雪梅的回归,填补了中国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部分空白,同时也为学术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近些年,陈雪梅一直活跃在各大高校的学术讨论研究会及高校课堂上,把国际上的先进的科学理论以及前卫的科学技术分享给国内学术界,让资源共享,促进国内学术界的发展。

陈雪梅的一生有很多标签,如:北大才女、赴美留学生、学术教授、科研人员、院士等。这每一个标签,无一不是她优秀、勤奋品质的证明,每一个标签都是她伟大灵魂的彰显。陈雪梅从一个平凡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如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终于成为了推动中国生物科学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在她的身上得到了集中地体现。数十年的学术之路,陈雪梅不忘初心。在自己学成之时,及时回到祖国的怀抱,美国的求学过程是一段积累,最终的陈雪梅放弃了名利,选择回到祖国作为她学术生涯的归宿。陈雪梅的一生,是努力奋进的一生,她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中国青年的成长,是新一代青年的榜样。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她的名字一样,面对坎坷曲折仍旧那么独立坚毅,对待学术她仍旧那么执着热烈,她的精神一直在指引着我们,犹如冰天雪地中的腊梅,在寒冬中盛发。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