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写了一奇葩上联,非常绕口,他自己也对不出,1986年被人对出

 江山携手 2019-05-17

苏东坡雅好对对子,几乎逢对必破,堪称对对子的超一流高手。中国历史上对对子的超一流高手,大名鼎鼎的还有唐伯虎、纪晓岚等人,很好奇,如果这三人在一起比试对对子,不知谁能胜出?

我猜想是纪晓岚胜、苏东坡败,唐伯虎居中。这不是苏东坡的文采最差,论文学成就,苏东坡远在纪晓岚和唐伯虎之上,而是苏东坡对对子纯属消遣,不刻意与人争输赢。不像唐伯虎,将对对子当做一门技术炫耀;也不像纪晓岚,生活在清朝统治时期,文人除了对对子,也没有太多消遣方式。更何况,他还要给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不入流诗人乾隆陪练。

苏轼对对子,其技巧没有经过太多磨炼,完全靠天赋和灵感。所以,苏轼对出过许多千古绝对,也被许多刁钻的对子难倒。在民间故事中,苏轼还经常被渔夫、老农等普通百姓难住。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苏轼自己把自己给难倒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苏轼担任杭州知府时,有一次泛舟游览西湖,船上坐着一位侍女提锡壶在旁斟酒。忽然一个不小心,侍女手中的锡壶掉西湖了。侍女一阵心惊,苏轼却淡然一笑,灵感如井喷。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上联,此联为: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锡壶惜乎。

此上联读起来非常绕口,十分奇葩,不过意思非常明了:我游览西湖时,有个侍女提着锡壶陪同,结果锡壶掉进西湖,哎,可惜了这个锡壶!它的奇葩之处在于,整段全是谐音,“锡壶”与“西湖”谐音,“锡壶”与“惜乎”也是谐音。这也是此上联的刁钻之处 ,不仅要求下联全是谐音,还要与上联对上。要知道,仅构思一段全是谐音的话,就已经很不容易。这实在太难。

苏轼惊叹于自己绝妙的上联中,也尝试着对出下联,但令人遗憾的是,思索多时也无果。后来,苏轼把这个上联向朋友们公布,邀请他们对出下联,但朋友们同样想不出下联。人以类聚,苏轼的朋友都是何等人物?也必是大才子,如此多才子也对不出下联,此上联想必已成绝对。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以后一千年,1986年的时候,《沈阳群众文艺》刊登了这个上联,希望能为它觅得下联。有位叫赵严华的先生给报社寄来了他的下联:擎酒碗过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这个下联不能说十分工整,但勉强也算对上了。 

关于苏轼游西湖的故事,民间有多个版本。也有人说,这个上联是苏轼的朋友所写,苏轼对不出,但苏轼以后一百多年, 南宋有一位学者对出下联。这位学者名叫朱熹,他的下联是:“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出南平,难评蓝瓶(南平是一个地名),似乎比80年代的更工整。你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