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军为何如此厉害?考古专家:看看长平之战赵军的遗骸,就明白了

 风吟楼 2019-05-18

虎贲之师,军中的翘楚者,原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引申后是指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在中国五千年灿烂历史中,只有秦军真正配得上虎贲之师的称号。在一统六国过程中,秦军所到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六国军队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

秦军战斗力究竟有多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真实记载,《韩非子》在《初见秦》记载,“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

大白话就是,六国士兵口口声声说愿意为国家而死、为亲人而战,但一上了战场就一溜烟跑了。韩非子以秦军作为对比,“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秦国老百姓听说要打仗了,个个嗷嗷叫,想尽办法要去参战,亲人都不管了。

试想,当六国军队面对的是这样的秦军,他们哪里是对手。问题来了,秦国为何能让国民自愿走上战场,而且还能奋勇杀敌?很简单,因为激赏。战国时期,秦国能脱颖而出,商鞅变法居功至伟,而秦军能奋勇杀敌,核心在于军功爵位制的大力施行。

据《左传·成公十三年》正义引《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首一者,赐爵一级。”士兵斩了敌人一个脑袋,就赐爵一级。这是惊人的赏赐措施,在秦军眼中六国士兵的脑袋就是一切,就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垫脚石。

《韩非子·定法篇》中对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制进一步说明,“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首二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在当时来说,有了爵位就意味着有了一切。

长久以来,人们对商鞅为秦国所确立的军功爵位制的认识,局限在史书上的记载。然而,随着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遗址被发现,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这种军功赏罚制度的威力。

上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发掘清理了赵军遗骸。坑中赵军遗骸呈先无规则层层叠压,仰面的、侧面的、趴着的等等。尸骨上明显可以看出钝器、刀斧、箭镞、石块等造成的创伤,可见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厮杀到最后,秦军把所有武器都用上了。

不过,最让人注意的是发现了大量有头颅无躯干,或者头骨与躯干分离的,这就说明了秦国军功爵位制在战争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秦军每五人设有屯长,每百人设有一将(百将)。战斗中,如果屯长和百将斩杀不到敌人首级,是会被斩首的。

《商君书·境内》中对此清晰规定,“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在如果大力的激赏下,秦军成为了战无不胜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