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留下了诸多的未解之谜,让专家和学者们终其一生都在埋头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自走马楼出土一批竹简以来,就有不少三国东吴的历史真相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谜团,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专家们经过深入的发掘和清理,发现存放这批竹简的地方竟然是一口古井,随后,专家们忙碌了半个多月又在井中打捞出约17万件竹简,如此巨大的数量,完全超过了当地历年间发现的竹简总和。 在走马楼竹简中,有一类竹简有着固定格式,即某夫,取禾,若干斛,居住在某丘。比如“大男李息一夫,取禾二斛,居在刘里丘”。为了方便研究,专家将此类竹简称之为“取禾简”。 在取禾简中,“某夫”即某人,专家推测为服徭役的劳动力,而“取禾”即领取粮食,“若干斛”就是多少粮食,“居住在某丘”专家推测为服役的地点。故此,取禾简揭示了吴国服徭役的报酬为发放粮食,而这在文献中是没有提及的。 专家们在整理竹简文字时,发现“地僦钱”三个字反复出现多次,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作何解释,如“二月領地僦錢二萬三千五百”。另外,专家们还发现“地僦钱”在秦汉,以及三国时期的文献中竟没有任何记载。 3.吴国服徭役的轻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专家们对三国时期吴国服徭役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争议,讨论的焦点无非也就是重或轻。在当时的文献中,对服徭役只有简单的描述,至于轻重就让人很难去判断,但在走马楼竹简中,专家们找到了问题的最终答案。 对于关羽的死,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说是因为东吴为了逼退蜀军,但是专家们对此却存在很大异议。后来根据走马楼竹简记载的内容,说公元229年时,蜀军已经从长沙撤退,当时的湖南地区都是东吴领地,因此可见《三国志》中的记载的是正确的,东吴确实是为了逼退蜀军才斩杀了关羽。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