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春秋后期,晋国内部的新旧贵族经过激烈的角逐,以公室为代表的旧贵族急剧没落,以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为代表的新贵族迅速崛起,晋国的疆域几乎被新贵族瓜分殆尽,邯郸一带便纳入了赵氏势力范围中。赵国迁都邯郸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兴建运动。 【邯郸城墙】新建的赵都邯郸城占地总面积近一千九百万平方米,由赵王城(宫城)和大北城(居民城、郭城)组成。邯郸城在宋金时期都有修建的历史,但多毁于战火。历经多次战乱兵祸,邯郸这个(汉代)国内大都会,最后衰落为小县城,并直至清末时期。 【邢台府前大街】邢台市古称邢州、钜鹿郡、顺德府。别称“牛城”拥有3500年建城史,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民国隶属直隶省。民国三年(1914年)为大名道辖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邢台。 【邢台南门内】邢台城垣曾多次修筑,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前659年(周惠王十八年),狄族侵至邢国境。宋、齐、卫、曹四国联合击败外敌。为防侵扰,邢国始筑城墙。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卫灭邢。330年(晋咸和五年),石勒建都襄国(今邢台),再筑城垣,称建平大城。 【邢台南门内】宋代,邢州刺史郭进重修城墙。明天顺四年(1460年),增筑瓮城。明万历十年(1582年)正月,顺德府知府王守诚重修府城,将原土城外包砖石。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南关外围筑围寨墙,称外城或小城。同治年间,外城墙易以砖石。1947年,拆毁南城门。1949年秋,拆除西城门。五十年代,拆毁大段南城墙、大部分北城墙。 【邢台开元寺塔林】邢台开元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州北路,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为佛教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后梁乾化年间(911年—915年),天竺僧人空本曾在这里翻译佛经。该寺曾在明朝正德年间重新修缮。 【清景陵】景陵位于中国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是清圣祖康熙帝及其后妃的陵墓。康熙十三年,康熙帝自孝诚仁皇后驾崩后,陵园于康熙十五年二月十日(1676年3月23日)开始兴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清景陵】景陵地宫中除葬有康熙帝之外,还有他的四位皇后及一位皇贵妃,分别是: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与敬敏皇贵妃。在清朝皇家陵寝中景陵有多个先例,如皇帝陵内先葬皇后、不闭石门,以待皇帝的制度,景陵地宫内除葬有康熙帝及他的四位皇后之外,还附葬有皇贵妃。 【遵化马兰峪】马兰峪镇位置在遵化市西北25公里处,是满、汉、回、蒙、壮等多民族聚居区。自清乾隆、道光年间至今一直商贾云集,繁盛兴旺。镇内至今仍有王爷府、清惠陵、二郎庙、古长城遗址、永旺塔等古建筑。 【遵化马兰峪】日本侵华时期,河北省全省共辖130个县。当时全省面积十四平方公里。1933年1月1日,河北省临榆县沦陷;1939年11月27日,河北省东明县沦陷。至此,河北省全省被日本人占领。【河北老照片,1939年-1940年。摄影资料:京都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