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弓

 dogpa的图书馆 2019-05-18

学了一个月,弓子还是怎么拿都不标准,

非常沮丧。

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呢!

许多人练琴多年手法也不一定对!

 到底怎样的持弓是正确的?

1

其实,持弓对于手腕、拇指和每一个手指

死板规定一个位置和形状是不必要的

由于各人的生理状况不尽相同,

手和手指的形状也不尽一样,

所以也就很难规定一个固定的持弓法。

目前广为认可的正确姿势大概是这样的:

1.右手抬起,自然放松,垂放在弓上,小指尖立在弓杆上方的平面上,

2.然后将弓杆的外侧放在右手食指的第二关节末端。拇指和其他指保持原状,自然放松。

3.把拇指指尖斜放在弓毛箱的头部和弓杆的交接出,中指与拇指反响对齐,中指和食指与弓的接触点一般在中间关节部,无名指在第一关节部分,拇指握弓自然弯曲,小指在弓杆的上面也要自然弯曲。整个手指、手掌、手腕始终保持者自然放松状态。

2

 持弓法的百年变更 3种不同持弓法

在过去的百年间,提琴演奏的方方面面

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变更,

不仅是外形,在追求舒适与灵巧方面更甚。

 持弓法的变化尤为显著,

德、俄、法比学派的持弓方法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

近年来几乎相差无几了。

简单了解这三种持弓法的特点

有助于我们全面的 掌握持弓的原理

 “德国式”是最早出现的较为理性的持弓法。

(基于这样一个说法:指尖是我们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当你被针扎了一下,指尖的痛感往往会比(手指)其他部位更强一些。他们借助生理力学的定义,认为持弓接触点一定得是指尖,因为这样才能或者最佳的、力的反馈。)

德国派持弓法

德国派持弓法是较早的、较自然的一种持弓法。

特点:持弓接触点在第一指关节,持弓很浅,更加靠近弓杆的顶端。只控制弓杆,不控制马尾库,很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平衡及稳定度较不好掌握。

优点:因为各手指只控制弓杆(自然的棍形),所以容易掌握。

缺点:

指根关节的弯曲一定程度减弱了沿着手指一路的神经敏感度,而弓根部位的转向必须得由刚硬直板的手型来控制 。这种动作,是由手腕的水平扯动和小臂的微妙扭转复合而成的,非常的不舒服。后来也证明,一些效仿者容易患上肌腱炎

俄罗斯派持弓法

俄罗斯派持弓法是在德国派持弓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马尾库的控制,是小提琴持弓法的一种改进,

特点:弓毛较松,各手指离弓根较近,持弓较深,食指勾住弓杆,拇指的一部分顶在马尾库的过桥,中指和无名指相应移到马尾库处。

优点:因为拇指、中指都能控制到马尾库,所以平衡度和稳定性较好,同时因为食指可以勾住弓杆,协同拇指可以对弓施加很大的压力。

缺点:因为持弓较深和食指勾住弓杆,所以各手指的灵活性不好

俄罗斯派持弓法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持弓特点。比起容易使弓杆滑落的法比学派,这种持弓方法似乎明显略胜一筹,在美国和日韩地区使用广泛。

法比派持弓法

法比派持弓法也是在德国派持弓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马尾库的控制。

(*法比派: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法国学派和比利时学派这两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代表人物:萨拉萨特、克莱斯勒、J.蒂博、Y.梅纽因)

特点:弓毛较紧,各手指离弓根较近,同时控制弓杆和马尾库,持弓不浅也不深,食指没有勾住弓杆,拇指的一部分顶在马尾库的过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相应移到马尾库处。

优点:因为拇指、中指和无名指都能控制到马尾库,所以平衡度和稳定性较好,同时因各手指持弓深浅适中而灵活。
缺点:没有手指勾住弓杆,不容易对弓施加压力,容易使弓杆滑落。

法比派持弓法平衡度、稳定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好,是广泛得到使用的一种持弓法,在小提琴演奏上的科学性更受认可。

简单来说,区别在于:

俄式食指深,德式食指浅,法比居中

大师是怎么持弓的?

3

帕尔曼:法比特式

▽点击观看

[中文字幕]伊扎克·帕尔曼 论《关于持弓技巧》

米尔斯坦(俄罗斯式)

没有第二个人能以他那样高度绷紧的手腕持弓,然而他演奏出的声音却甜美与顺滑得超出你的想象。

海菲兹:俄式持弓 四指相对并拢

在海菲茨出现在荧幕上之前,伦敦的学者从未见过这样的持弓法。海菲茨的持弓接触点大约在食指的中间关节与指根关节间的某一点,而手掌则强烈地内旋(或倾斜),是非常典型的俄式持弓。

这种持弓能够让他精准快速的演奏顿音,但是却不利于使用他的小指和无名指,所以你很少看到海菲兹在弓根演奏。对于海菲兹来讲,我可以说这种持弓对他的好处多过害处,但是显然此种持弓适合海菲兹,但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4

TIPS小建议:

握弓的个体差异主要跟生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不论是哪一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举个例子

手臂长的:法比派

这样持弓就比较靠近手指的前半部,然后所有指头都可以轻轻的覆盖在弓杆上。这种法比学派持弓允许更大的手腕灵活性,非常适合演奏小资情调的曲目。

手臂短的:俄罗斯式

一些短手臂的人在运弓运到弓尖时,通常只剩下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接触弓杆了。使用俄罗斯握弓,声音有力,音量大,触弦点稳定(弓杆立正,靠近琴马)。

车妹有话说:

难得正经一回科普一些干货呀~~

大家喜欢吗?

不要忘了点赞收藏转发 三连哦~

你们的 留言就是我写稿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