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老父李可染墨迹

 老鄧子 2019-05-18

耄耋之年得以一睹父亲四十余年前的墨宝真迹,不由得触景生情。

我的父亲国画大师李可染因病去世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我今年也已经八十有一。这三十年来,我一直想循着父亲晚年最后一次外出写生的足迹,看看父亲心爱的祖国大好河山,重睹父亲散落在各地的墨宝画迹。尤其是父亲在九华山为凤凰古松题写的词句,我一直想去亲眼目睹一番,但苦于没有机会去九华山。

1978年,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但他雄心勃勃壮志未已,制定了一个跋涉数千里的外出写生计划:从北京出发,赴黄山、九华山,转道武汉溯长江而上临摹三峡,再去抗战时期呆过多年的重庆、万县等地看看。这年的6月,父亲从呆了40多天的黄山下来直奔九华。待他赶到九华山时已身感不适,但仍沉醉在九华山的青山绿水之间挥笔写生不止。

一日,在当地干部、僧人的陪同下,父亲一行来到九华山的闵园,见到了造型奇特的凤凰古松。此松系南北朝时高僧怀渡(柘植系误传)所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松高7.8米,胸径1.3米,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主干扁平翘首,如凤凰冠;两股枝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凰展翅,欲飞翔于蓝天。古松根部绿草如茵,松下有一大圆石,人称“凤凰蛋”。父亲看到后深为震撼,大加赞誉,称此松昂然挺立气势宏伟,以古著称,以形取胜,历千年风雨沧桑,风韵犹存,当得“天下第一松”美誉。九华山的干部和僧人恳请父亲题赠墨宝,父亲欣然写下了“天下第一松”并为此松绘下多幅速写。

自从知悉此事后,我和家人一直有亲眼去看一次的愿望。没想到邻居王胜群女士这次让我们遂了多年的心愿。小王是安徽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合肥工作,离九华山尚近。他特地向朋友借了汽车,开了几个小时山路,把我和家人送上九华山,送到凤凰松旁边。只见凤凰松下矗立着两块一人多高的巨大山石,一块凿刻着李可染落款的“天下第一松”五个大字;另一块则刻着中英文对照的凤凰古松介绍及父亲题辞的由来。

光阴荏苒,树石俱在。我在耄耋之年得以一睹父亲四十余年前的墨宝真迹,不由得触景生情。1978年父亲自九华山写生归来,得稿颇丰,而其艺海生涯中所仅见的数幅以九华山为主题的作品,俱是以此次皖南写生为基础而画成的。父亲勤于实地写生,善将胸中块垒化为笔底烟云。他的九华系列,写景造物无拘无束,墨色纷披浑厚至极,是留给艺术世界的丰厚遗产。(文章作者系李可染三子,从母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