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乐谱:音乐作为表演》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5-18

今日荐书
“音乐表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十分特殊的,音乐以乐谱形式存在于世,而音乐要展现出来,则需要“表演”作为载体,使音乐通过“表演”这一途径成为一种在时间中展现的艺术。如果没有“表演”,任何优秀的音乐作品永远只是五线谱上的音符,而无法成为在时间中展现的艺术。“表演”作为中介的同时,又有着自身的个性。一个音乐作品每一次的实现,即使是同一个表演者也无法使它每一次都完全相同。本书超越乐谱以表演的视角来审视音乐,还研究了录音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人们不应把录音仅仅当作音乐表演的复制品。

          
                 《超越乐谱》

音乐作为表演
在《超越乐谱:音乐作为表演》一书中,作者尼古拉斯·库克颠覆了传统音乐学中将音乐视为写作观念,他主张音乐是一种被人们喜爱、理解和消费的表现形式。通过本书,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到音乐作为一种行为,它的意义是与生俱来的。作者库克不仅反思了以往惯有的假设,与此同时他还发展了新的研究方法。他以西方“艺术”传统为主线,但并不局限于此。

从仔细聆听到计算分析,从民族研究(或译人种/民族志,ethnography)到录音研究,再到通过音乐表演,表演者与倾听者个体所建立的社会关系。从音乐表演形成的社会关系到表演和倾听身体的社会关系。本书不仅揭示了将音乐作为文本的观点是如何阻碍学术对于音乐的理解,而且还揭示了这种观念是如何抑制表演实践,又是如何被置于音乐文本主义者的思想桎梏之中的。

本书有非常强烈的历史侧重点,涉及20世纪表演风格的发展,并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库克还研究了录音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声称我们不应把录音仅仅当作音乐表演的复制品。本书是对音乐表演研究新方法的全面探索,将成为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认知学者的宝贵读物。

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音乐表演与音乐创作相分离并获得其自身的独特品格后,就被人们称作“二度创作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音乐作品,推动和促进音乐创作的使命,另一方面还担负着通过表演提高听众审美情趣的使命。”

所谓“二度创作”就是在“一度创作”(即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以一度创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即音乐表演必须对以乐谱形式存在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作出准确的解读,以此作为二度创作的依据,而音乐表演的最终结果则表现为对音乐作品的准确传达和作品本身的精确再现。

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其本质意义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一度创作的忠实再现上。尽管音乐表演是建立在音乐作品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按照谱面完整演奏就是“二度创作”,如果这样理解,“二度创作”就完全陷入了单一的机械演奏中,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喜爱音乐者的音乐表演,是因为音乐表演是由不同个性的人所进行的有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人们欣赏的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去欣赏音乐表演者对作品的创造性的再现。有些杰出的表演创造,甚至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使得作品的内在深意和作品的精髓体现得更加鲜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