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日军的一个支队的兵力

 江山携手 2019-05-18

二战时期,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重要的作战单位编制,往下就有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和分队,日本陆军军队编制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将日军的编制,简单地与其他军队对应起来,因为人数包括装备都对不上号,因此说日本军队具备日本特色。

在松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等规模相当大的战役中,日军需要数个师团的兵力才能对付国军数十万守备军队,因此日军就临时组织起军的编制,一个军可以有好几个师团组成,从中将师团长中挑选一人担任中将军长。

事实上日军的军长,相当于国军好几个军组成的集团军军长,一般日军齐装满员的一个师团约2.8万人,相当于国军一个军的兵力。

但有时在组织战役中,需要加强某个方向的兵力,可能师团兵力太多,旅团、联队等编制人数又不够等,日军会临时组织支队这样一种作战单位,注意这是非固定的作战单位,一般战役或战斗结束以后,支队就马上解散了,各归原建制单位,具备灵活性和机动性的特点,执行作战任务时弹性非常大。

有些支队由五、六个联队组成,兵力有1.5万人以上,有的只是一、二个联队组成,兵力仅数千人,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大队一千余人组成,总之,编成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固定的作战人数,每次都会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而定夺参战人数。

战时,会用支队最高指挥官的名字来命名支队,譬如,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国军和日军在鲁南地区进行了空前残酷激烈的台儿庄战役,参战的日军除了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第10师团等主力以外,还包括濑谷支队,装备有火炮60余门、战车34辆,共1.3万余兵力,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支队长由濑谷启担任,此人原是第33旅团少将旅团长,下辖步兵第10和第63联队,野炮第10联队、野战重炮第2联队,第10独立机枪大队、独立战车第10和第12中队等。

综上,抗战时期,日本陆军支队属于非常识编制,是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而临时抽调编组的部队,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为旅团级甚至超过旅团级,但人数少于师团级,最小甚至仅为中队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