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以师团为基本作战单位,其下还有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班等编制。这是大部分人印象里的日军编制,但实际上日军还有其他编制,如总军和支队,这两个又是什么样的编制呢? 首先来说一说总军,在二战爆发之前,日本陆军的规模比较小,只有17个常备师团,都是直接受总指挥部指挥的。二战爆发后,日本陆军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师团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为了更好地指挥,日本陆军在总指挥部与师团设置了“军”这2一级别。 1939年,日本陆军总参谋部发现师团实在太多了,军指挥官也控制不过来了,于是又对陆军的架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即总参谋部>总军>方面军>军>师团。总参谋部负责谋略全局,而总军则是日本陆军的最高编制。日本投降之前,陆军也才6个总军,分别是东京的第一总军、大阪的第二总军、东三省的关东军、中国其他地区的中国派遣军、东南亚的南方军和航空总军。 比如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第六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三军等。冈村宁次一开始是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受中国派遣军司令西尾寿造的指挥。1944年,冈村宁次晋升中国派遣军司令,成了日本陆军的六大总军司令之一,负责的是除东三省外中国各地的战事。 支队比较特殊,这是游离于日本陆军正统体系之外的一种编制。支队是临时性的部队,是为了某场战役或某个目标而短暂性组合在一起的。 支队的规模可大可小,最小的是以联队为基础组建的,兵力在5000人左右;最大的是以师团为基础组建的,兵力可以超过3万人,光是兵力就差了6倍,更何况还有武器装备上的差异。 8年抗战中,中国军队消灭的日军最大编制是师团,再往上的军、方面军、总军都未被全歼过,就连美军也没有完全消灭掉南方军,所以总军的知名度远不如师团、旅团、联队高。支队就更不用多说了,作为一种临时组成的部队,支队的存在时间往往只有几个月,更难以让人们记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