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颂集安【姜玉胜】

 关东老圃 2019-05-18

五彩集安    

姜玉胜 (吉林省)



古韵集安


历史仿佛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古时候的吉林省集安市,就是高句丽民族崛起的港湾。穿越时空隧道,追溯到2000多年前,一个据碑文记载从古夫余国迁来的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建都425年。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小视的民族,从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敌到对周边小邦进行吞并、打击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时战时和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蚕食、兼并周边郡地进行的。一旦中原王朝强大时采取称臣纳贡的恭顺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入寇侵掠,以收渔人之利。中间虽几经反复,有几次还因受到中原或地方朝廷的报复性讨伐而几乎亡国,但在五世纪初还是完全达到了其战略目标:周边四郡先后入其囊中,夫余等也先后征服,西至辽河,东、北已无强敌,东南与百济、新罗接壤。其后鉴于北魏已兴,向中原内陆进取的可能性不大,长寿王于427年从丸都城迁都平壤,致力于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以打击百济、新罗为主;对中国则以辽河为界,采取守势。当中国再次统一起来后,高句丽以其倔强,击败了隋炀帝大军的进讨。后来又与唐朝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战争,最后终于在内部分裂,外部强敌压境的局面下灭亡。425年,这在政权更迭频繁的中原历史上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的,有多少金戈铁马、可歌可泣的悲怆故事?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除太王碑上千余字简短的碑文,其它一切的一切,无不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散落在荒野的高大坟冢和内存的模糊壁画,依稀凌乱地记录着一个盛世王朝远去的背影。


像很多其它部落的历史一样,高句丽历史,也是带着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来到这一片山水之间的。根据太王碑文记载,高句丽始祖邹牟王诞生于北夫余,是天地之子,母亲河伯女郎,剖卵降世,诞生了一代郡王……与哪吒降世相似的传说,割舍不断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已然成为了高句丽民族永远去不掉的文化胎记。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海东第一碑”的好太王碑,深深镌刻着那段真实的神话,舒展着与古代中原文化血脉相连的不朽长卷。

 


美奂集安


20亿年前,火山爆发了,在区域构造的“集安运动”中,老岭山脉隆起的纬向构造带更趋于成熟。这是地球以这种惊天动地的方式释放着、宣泄着自己的激情。这激情必然要毁灭许多形态各异的生命,也可能给人类造就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感谢大自然,把一片浅海演变成了今天美轮美奂的集安。


集安素有“吉林小江南”的美誉。这里四季风景如画,春夏秋冬各具神韵,83.32%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成为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


还是一个优美的故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五个女儿为给母亲寻找千年人参,途径集安,被这片甲天下的山水所诱惑,违反天规地留了下来,形成了五座形态各异的山峰,也才有了今天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造物主才情迸发的巅峰作品,集中展示了长白山脉未经雕琢的原生态景观,漫步林中,回归自然、沉浸在天然氧吧的感觉是何等的惬意和超凡脱俗。参天立木,古藤缠绕,生态多样化特征异彩纷呈。溪水甘冽,掬起一捧喝进口中,那种凉爽畅快的感觉如临仙界。山里沟壑纵横,泉水抚岩而下,形成多姿多彩的瀑布群,日夜弹拨着天籁之声。


洞天皓月,禅门礼谒参悬佛,鸟瞰群生;仙人台,留下神人禅位,梦幻飘渺;飞来石与藏心洞,揭示着天外来客的千古悬疑;形成于4亿年之前的琉璃洞,千姿百态,更能显现滴水石穿的强大韧力。


秋天,更是这里大美的季节,随着时令的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山水如画的万千气象。连绵的群山有如彩色波涛跌宕起伏,尽现长白山脉的瑰丽峥嵘。


冬令时节,这里是粉妆玉琢的冰雪世界,美丽而纯净的雾凇,宛若盛开的白牡丹。


五女峰的景色百读不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来客和学者的不断增多,五女峰更是声名远播,他们都表示五女峰不仅在地质学上有典型性、独特性和地质价值,而且具有如此优美壮丽的景色,真是世界罕见。遥相呼应的还有云峰湖和老虎哨两个人工湖带状风景区,与五女峰一起串成了东西走向的景观珍珠链,把集安的优美风情推向了极致。


历观天下名山大川,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山水皆秀的集安一时还想不起来,自己最缺的是什么。集安是一出好戏,永看不厌;集安是一部好书,永读不倦;集安是一首好歌,永远好听;集安是一个故事,永讲不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暖湿润的海洋气流沿鸭绿江溯源而上,造成了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积淀千年的文化厚土,使集安的女人在有着江南女子的阴柔委婉的同时,又有着显著地域特色的阳刚。集安女人的清秀、自信、阳光、坦诚、豪爽,成为来集的外地人一道永远也看不够、猜不透、品不完、忘不掉的风景。

 



英雄集安


眼前的这条江叫鸭绿江,古称浿水、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南麓海拔2300米处的长白山天池,然后一路奔腾向西、向西,直到流进大海。在集安的古老民间传说中,这条江是一头梅花鹿历经千难万险,从天池中引来普济苍生的。或许是小鹿累了,这条在上游还汹涌异常的江水,到了集安境内,竟然一下变得温婉起来,一如这里繁衍生息了千百年的人民。古都与大江的相互辉映,成为承载这方水土的不朽灵魂。


还是这条江,见证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一场战争使年轻的共和国一战成名,挺直了一个民族屈辱了百年的脊梁。也使集安成为闻名遐迩的英雄城市。


眼前的这座中朝铁路桥,本是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修建的“抽血”通道。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羸弱,也见证了这个民族的崛起。志愿军的第一支参战部队,就是在铁桥的见证下走出了国门。抗美援朝期间,有42万大军从集安渡江。


从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到1953年7月板门店停站协议签定,在这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集安人民对于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全力以赴,集安的土地上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可以想象的到,那时集安的大地上是一幅多么波澜壮阔的画卷!


时光荏苒,蜿蜒曲折的鸭绿江在集安境内已建成多个梯级电站,拦江大坝横贯两岸,气势恢宏,宛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上。登临游艇,近距离饱览异国风情,凭栏眺望远山近水。这里是各种珍禽和水鸟的乐园。不时飞起一群惊鸿,自由翱翔在蓝色的天空。


每值日暮时分,彩霞纷飞,落日熔金,天地间一片辉煌,小船荡漾在余晖的光影里,好一曲东北风情的《渔舟唱晚》。

 


和谐集安


集安原为满清皇家的龙脉,长期封禁,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许多关内的流民到这里定居,形成了这里的原住民。现在,境内聚居着17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同胞亲同手足,相帮相扶,笼罩在真诚、和谐、关爱的氛围之中。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朝鲜族的农乐舞、长鼓舞,灵动飘逸,浓郁的边关情调,令观者惊艳不已。


来到集安,一定要品尝独具特色的风味饮食,还有朝族的打糕、各色菜肴。这里的绿色食品种类繁多,山珍美味,不胜枚举,附之独特的烹饪方法,鲜美无比。应季山野菜,数十种淡水鱼。明火烧烤,会让每个客人大快朵颐,拍案称妙。


独特小气候区,优良的土壤、充沛的降水,造就了这一方神奇的沃土。这里出产百草之王新开河人参,野山参、林下参。还有蛤什蚂油、鹿茸、蜂蜜、板栗、山楂、猕猴桃、芋头、五味子、野生山葡萄堪称营养佳品,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宠。



名城集安


晨曦的霞光里,一群野鸭从鸭绿江上起飞,在城市的上空掠过。


这是集安新的一天的开始。  在已经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这里的人们过着富庶安逸的生活,城市显得静谧而优雅,浪漫而和谐。


集安的城市建筑,于朴素典雅中标新立异。政务广场上,鲜花盛开,水波荡漾、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各式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疏密有致,恰到好处地将古高句丽遗风承袭下来,天衣无缝的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北疆名城,粗犷中包含着娟秀,舒缓中不乏激越,处处洋溢着现代人文气息,形成城市的精神和魂魄。


集安这座文化名城,神秘因古都而生,光彩因山水而成,传奇由沧桑而来,是北方地区标志性的“山水文化旅游城、休闲养生宜居地”。这个祥和的边陲城市,就像世外桃源。人们过着恬淡的田园式生活。尊老爱幼,礼让谦和,上古遗风与现代时尚水乳交融。在集安,悠久的古迹是凝固的美,蜿蜒的江水是流动的美;连绵的群山是秀丽的美;宁静的城乡是淡雅的美,人们的盛情是热烈的美。


美好的城市正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


五彩集安,气象万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