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生命

 餐意院 2019-05-18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没有人不梦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健康到终老。然而严峻的事实却告诉我们想要健康终老几乎不可能,因为现在我国死亡人数的近9成是由慢性病导致的,也就是说死亡10个人中有9个都是因慢性病致死的,不出意外的话几乎每个人最终都因病而亡。在民众的认知里似乎作为社会主流医学的现代西医技术非常发达,然而“发达”的现代西医学和严峻的社会健康状况成了一种悖论。那么如何解释这种悖论?本质只有一个:科技的发达掩盖了对生命认知的肤浅!

       其实现代西医能够治愈的疾病是极少数的,许多的疾病只能减轻症状或延缓病情发展,还有很多的疾病束手无策,不知道病理、病因,也找不到对抗办法。一些治疗最后发现其治疗方法是适得其反。比如说颈椎、腰椎手术,相当一部分人在刚做完手术后一段时间感觉还好,但随着时间推移身体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还有被诟病最多的一些癌症的治疗 ;某医学专家说在中国医生对疾病的误诊率为30%,为什么会出现误诊?因为虽然我们能知道患病时的症状,医院也进行了很多项的详细检查,但由于对人体生命运行规律认知的严重不足,即使有那些检查结果也对难以准确把握人体问题;而误诊的现象该专家说在国外会更高。愿意对医学状况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去认知一下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这些知识。慢性病、疑难病、药物的过敏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千手观音节目中19名聋哑女孩由药物导致)等等无不说明现代医学的不足和局限性。尽管有这么巨大的不足、有着严峻的社会健康现状,然而普通民众却依然陷入对现代西医科技的盲目崇拜中。

       医疗是保障人们健康的,但目前看来,当前我们所熟知的医疗很难保障我们能够长久地健康生活着,健康长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而已。那么看似“科学、发达”的现代医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健康问题解决不了,难以真正地保障我们健康?其根源还在于对人体生命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自然就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找出正确的应对办法。

在对人体生命的认知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种突破性认知主要是两方面:一、生命组成要素上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物质;二是能量;三是信息;二、结构形态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微观上要能够地认知细胞生命运行规律;二是宏观上要全面认知人体的系统性,既总体的运行调控和人体各部分的相关联系规律。

       一、组成要素方面的认知:

 生命以物质为表现形式,以能量为运行动力,以信息为核心控制方式;物质是能量和信息的载体。我们对生命的认知要从物质形态上升到能量和信息形态才能逐渐完整地认知生命、把握生命规律。我们的时代发展也是这样的,由早期的近乎静态农业时代的到工业能源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过去我们购物要用物质形态的货币,而现在我们移动支付、银行转账只需要给一个信息即可。

       1.生命的物质观无需多言,一直以来我们基本都是从物质角度来认知我们人体的。

       2.生命的能量观大概也容易理解,任何一个细微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细胞没有能量就会死亡,我们的生命也一样。比如说一些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自由扩散或细胞膜协助扩散通过细胞膜不需要消耗细胞能量,依赖物质的浓度差进行;而细胞膜对一些物质可以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这需要载体,需要消耗细胞生命能。中医讲:寒生百病!就是因为“寒”是身体的低能状态,此时生命能的不足容易引起自身功能障碍或此时易受外在不良影响(外邪入侵)。当然热也能使机体产生病症,因为过高的热能会使身体蛋白质变异,从而使机体患病。

能量也有很多种类:势能、热能、电磁能、波动能、核能等等。

       3.生命的信息观。我们也知道一些,但在这方面我们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有一些已经认知到,有更多的我们还没有认知到。其实我们每一个生命活动都是信息的反映,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认知到的、思想意识中的所有的无不都是信息的反映,所以生命最核心、最根本的形态是信息,每个个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在信息的控制下进行的,信息几乎与我们身体每一个生命活动相关,信息把身体各部分组织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身体健康问题基本都与信息有关。身体功能正常需要在信息的三个环节都处于正常状态:一是信息源信息生成要正确;二是信息传递过程要正确;三是信息受体的执行要正确。认知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促使我们对生命的运行(不论是微观的细胞生命活动还是人体整体的稳定平衡、协调一致)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避免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寻找身体问题真正的根源所在。比如说有些脑中风患者,出现肢体运动障碍,那么问题根源是在产生控制信息源的脑部而不是信息执行的功能体肢体;脊椎受伤后会出现受伤部位以下功能障碍,那么问题根源是在脊椎部位传递信息的神经受伤,是信息传递过程障碍。对于微观的身体各部分细胞的问题也应做如此分析,细胞出现病态,是控制细胞的信息源问题还是细胞信息传递问题,或者是细胞内的执行功能体的问题。信息观有助于我们认知中医穴位和针灸的作用。

信息是可以给物质和能量赋予特征标签。2+Fe和3+Fe都是铁元素,但二者对于生命来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目前医学仍然停留在物质层面来处理人体健康问题,而在生命的本质——能量、信息层面却作为极少,这是当前医学巨大局限性之所在。能量、信息是无形的、动态的、难以准确反映,这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反映人体生命运行的方式。

      其实,物质本身就是和能量、信息相统一的,所有的物质里面有分子运动,有亚原子运动,这些运动就是能量,该物质有其自身的特征,其特征就是信息,其内部亚原子微粒的运行规律也是它自身的信息特征。 到了量子层面,物质、能量、信息就会被无条件地统一到一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同样量子理论会改变我们很多的认知,这种改变甚至是颠覆性的,完全背离我们现有的感觉和所谓的“科学”认知)。

       二、结构形态上认知

       1.微观上基因控制的生命运行规律: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认知细胞是认知人体生命的基础,细胞内最重要的是细胞核里的基因。一个机体每个正常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基因存储着生命的全部信息,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基因的表达,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在1986年第18届遗传学大会上确立了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日本分子生物学家佐佐木.利根川进的观点:“万病之源是基因受损”,他指出“除损伤外,不管是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性疾病都要从基因上去找原因”。尽管科学在基因对生命的根本性作用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对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生命信息控制还不清楚。究其原因是因为科学的研究基本是对静态的物质层面观察,而对动态的信息层面的观察难以进行,尤其细胞内的信息传递、控制,因其物理量极其微小而且动态变化难以测量和反映、显示出来。现代遗传学只讲述了遗传信息有形的、静态消极的部分,而缺少无形的、动态积极的部分。比如说现代 DNA学说没有说明遗传信息怎样从DNA传递到RNA,又怎样从RNA传递到蛋白质。姜堪政博士的生物信息场导理论研究表明,静止的DNA是一个存储器,是系统软件总成。DNA要依赖生物电磁场才能行生命信息表达,这个机理相同于我们的录音机、电脑、现代化自动控制的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没有生物电磁场,生命现象无从谈起,DNA和生物电磁场是实现细胞与细胞间信息沟通、身体各部分系统性联系的基础。

       基因虽然有细胞核进行保护,外界的物质基本接触不到,但依然受到干扰能量信息的影响而发生一些损伤变化,而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大的损伤变化。

       2.宏观上人体生命系统运行规律:

       对于人体生命是一个系统,各部分彼此的相互联系有一些认识,但依然比较笼统,没有揭示真正的生命系统性运行的奥秘。西医通过解剖学大概了解了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但对身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相互的作用影响认知甚少。中医通过五行学说,大概阐述了身体的系统联系性,但其只是外在的观察、总结,并不是十分准确,离真正的科学性要求尚有相当的距离。

       身体的系统运行,除高级神经活动外,更大量的、基本的系统性运行控制依赖的是细胞内的DNA和生物电磁场(人的生理本能是细胞间通过生物电磁场和DNA来进行的自反馈调控系统,是不受神经控制的,但神经活动会有一些相应的影响)。科学虽然发现了DNA的控制作用,对DNA排列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只知道极少数DNA片段的作用,而对绝大多数DNA 片段的作用并不清楚。其实染色体是人体生命运行操作系统,DNA每个片段有其特定的编码,每个DNA片段相当于一个个app、一个个信息感应器。当接受到其他部分发送来的信息时,相应片段会做出响应,产生所需控制信息,控制相关细胞做出相应生理活动。这些信息的传递有赖于人体正常的生物信息场。

       目前医学在人体生命信息控制方面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本都是围绕物质的作用进行,这些都是属于现象结果的观察、总结,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机理分析。有一些针对细胞内功能物质的研究,比如细胞多糖、多肽,这些都是细胞功能体或功能性物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健康问题,但大量的问题还需要科学从物质、能量、信息(信息三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科学发现了DNA的重要作用,于是有了研制纳米机器人的想法,利用纳米机器人进行受损DNA修补,然而即使DNA修补正常,依然要依赖正确的生物电磁场,正确地传递DNA的控制信息。


张军胜

2019年5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