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楠|这名字,你叫静妃娘娘情何以堪呢

 zhengjinbb1981 2019-05-18

冬天的时候,在办公室旁边的小区里发现这一片高达两米左右的石楠灌丛,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石楠树,平时看得多的,都是低矮的红叶石楠,而这种小乔木就是不一样,精气神十足。

我带朋友去看,她也说,“这才叫树啊!”

而且,冬天的石楠就很有看头。密集的红果挂在枝头,我特别喜欢它的叶片,舒展,大气,边缘有尖锐的锋芒,看着就赏心悦目。

早春时分,新叶萌动,更是漂亮。枝头的冬芽就是红彤彤的,抽出流光溢彩的新叶,这嫩叶柄连同嫩枝也是优雅的红色。

常绿小乔木

果实球形,直径5毫左右,红色

红色的冬芽

嫩叶柄与嫩枝也是优雅红

后来发现,冬天的石楠叶在辨识定种上是很重要的特征。石楠属共有60来种,其中一半原生我国,分成常绿或落叶两大类。石楠是常绿系的,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满枝青翠。

跟我同去看石楠的女朋友说,“你要不说,我一直以为这些都是桂花树呢,我觉得它们的叶子很像啊。”

研究植物的乐趣就在这里:乍一看,很多植物的花呀叶呀都很像,但稍稍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每种植物之间,有着诸多细微的区别。这绝对比玩“大家来找茬”游戏刺激多了——“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绝对是真理。

就拿桂花跟石楠的叶子来对比下吧。相同之处是都是四季常绿,叶片都是革质,叶片边缘都有锯齿,但首先叶序就不同:桂花的叶是对生,而石楠叶是互生。

我看到的这几株石楠,叶片是倒卵状椭圆形的,先端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锯齿,齿上有芒尖。中国植物志上特别说明,石楠的叶片形状变异较大,还有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的。而且,叶两面异色,正面老绿,背面黄绿,特别是新叶更特别,背面像打过一层蜡似的。

叶互生,革质,20*7厘米左右

叶两面异色

线形托叶,叶柄上面被绒毛

石楠叶有多好看?我觉得从学名就能看出来,两个词描述的都是其叶片的特征。属名Photinia来自希腊词根photeinos光辉,指本属植物的叶多具光泽;它的种加词serratifolia意为叶具锯齿。

而且,石楠有非常明显的托叶。在叶柄的基部,有一对线形的托叶,内面密被白色绒毛,外面暗红色。它的托叶易早落,在新叶上更容易观察到。有趣的是,虽然石楠叶光洁无毛,但新叶长而粗壮的叶柄上面,却长着一截浓密的白色绒毛,有点暗戳戳地唱反调的意趣。

三月下旬,石楠开花了。枝头繁花密集,小白花密密匝匝,撑成一把把平顶小伞。花瓣5枚,近圆形,雄蕊20枚,外轮比花瓣长,内轮比花瓣短,花柱2个。

花蕾细似米粒

复伞房花序,无毛,顶生

小花直径8毫米左右

石楠花的气味,呃,闻着不太舒服。甚至很多人先入为主,觉得它“恶名昭著”,就因为这花散发出的unpleasant smell。老外说,这气味跟山楂花相似,可如今城市里山楂也不常见,倒底含蓄了点。说白了,就是“男性的某种体液”,即精液的味道。

前两年看《琅琊榜》,梅长苏的父亲化名就叫梅石楠,静妃娘娘思念他,就在自己的宫中种植了一株石楠树。编剧多半没闻过石楠的花,白白地让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感情染上了浓浓的情欲味道。

城市里,更常见的是红叶石楠 (Photinia × fraseri),也是常绿灌木。这是一个杂交种,亲本是石楠与光叶石楠(P. glabra )。顾名思义,红叶石楠春天嫩枝上会长出亮红或铜红色的新叶,不是春花胜似花,故英语里常被叫做“红唇”(red tip or red top)。

据美国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介绍,这个杂交种最早是在1940年被发现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弗雷泽苗圃(Fraser Nursery)的,它的种加词fraseri正源于此。1955年,它以 Photina x fraseri 'Birmingham'的名字上市,很受市场欢迎。

红叶石楠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春天长出的新叶,从红色至铜色都有,艳丽的颜色可持续两三周时间,然后渐渐转变为具光泽的深绿色,叶片比石楠小得多。勤于修剪的话,晚春至夏天仍可持续萌生红叶。

当红色消失的时候,红叶石楠的形象就比较模糊了,跟经常混植的四季桂、蚊母树差不多。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石楠叶的大气。

红叶石楠的花跟石楠差不多,果也差不多。但是,正因为频繁的修剪,大大地减少了它开花的机会。

花满枝头的红叶石楠,我也就见过这一回

文章与植物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作者原创

若你喜欢,请分享,谢谢支持^_^

植物上瘾者

微信号:plantfiend

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