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奎龄:洋为我用我还是国画,不应是变种国画!(罕见手稿60幅)

 夕妙斋 2019-05-18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其代表作《上林春色图》深得徐悲鸿高度赞扬,并被其赞誉为“当代中国画坛翎毛第一人”。

刘奎龄通过反复探索将西方水彩画的“湿画法”与传统中国画的“没骨点染”相结合,首创能准确表现动物皮毛的“湿地丝毛”技法,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令人耳目一新。

刘奎龄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结合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使他的画既有工笔特色的精意结构,又有水墨小写意的笔墨韵趣,二者结合,水乳交融。造就了他独树一帜的写实风格。

今天,我们在学习刘奎龄先生关于花鸟走兽绘画方面画论的同时,亦一起欣赏先生的创作手稿,体会其高超的造型手段以及严谨的为艺态度。

画走兽也同画人一样,一定要让人看着像,稍有不足,一眼就看出来了。

郎士宁画马形体基本上还准,可是当马一跑起来透视就散了。

动物的传神处,关键在于眼神和动态。眼睛的斜度、方向,动态的种种变化,必须认真观察,细细琢磨。

不要看不起背景和环境,因为他和整体有关,画好了有能彼此呼应,相互衬托,既突出了主体,又能协调一致,否则破坏画面。

即使是昆虫类的小动物,也要仔细区分其差别性。比如蜻蜓最呆板,反应小,只能晃晃脑袋。而螳螂却很灵敏,动作“表情”变化大。

画动物首先要学国画动物传统技法,同时吸收西画有益技法。中西合璧,以中国画为主,把西画法融化在中国画内,成为一体。例如学郎士宁画法的作品,不能看到郎士宁形貌的痕迹。也就是“洋”被我们所用了,也不失为国画,不应是变种国画,关键是如何融合变化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