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割苗增产新技术富了农民,愁坏了发明人。

 Mylong1 2019-05-19

玉米割苗增产新技术富了农民,愁坏了发明人。

玉米割苗增产新技术富了农民,愁坏了发明人。

玉米割苗增产新技术富了农民,愁坏了发明人。

“玉米割苗增产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9月25日,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玉米专家张风路教授在河北廊坊盘古玉米割苗增产试验中心会议室,面对众多媒体和农业技术人员朗声宣布。一时掌声四起,发明人苏保健先生激动得满脸通红。如果穿上古装,再加上胡须,严然一个矮一号的关羽关雲长。事后,不少国字号媒体发了消息,玉米割苗增产一周之内串红大江南北。用玉米割苗关键词去网上搜一搜,可搜到近百条媒体发出的消息。

那么,玉米割苗是不是真的增产呢?请看数据。2016年,试验中心1号试验田种植的禾育187(玉米品种)增产30.2%,郑单958增产17.8%;2号试验田的金瑞88增产61.2%,农大372增产9.5%,沧玉76增产21.3%。学术论文《玉米割苗处理对产量和植株性状影响研究初报》发表于《农业科技通讯》2016年第11期。2017年,玉米主产区的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安徽等省区有数万亩玉米进行割苗试验示范。秋季测产获得108组数据,未割苗的对照组平均产量为每亩691.2公斤,割苗玉米平均产量为每亩758.9公斤,平均增产10.8%。严重干旱的山西怀仁县玉米割苗示范田测产增产高达惊人的84.9%。在正常产量高达1000公斤以上的新疆,割苗玉米增产率也在10%以上。2018年,个别玉米种植大户不再满足于小面积试验示范,开始出现大面积生产性割苗。其中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上阳武村李美明承包本村423亩土地,全部种植玉米。种植品种为隆平207,种植密度为5300~5500/亩。5月1日播种,5月26号对423亩玉米全部进行了机械化割苗处理。后来又承包了23亩玉米地未割,作为对照。10月10号开始收割,25号结束。割苗玉米亩产约二千三百斤。比对照组每亩增收300斤左右。按目前每斤8毛3分的价格计算,每亩多收入240多元,合计多收入10万元以上。2018年,玉米割苗也引起了一些农业机械部门的重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机总站组织的试验示范平均增产14.71%,每亩增收201.6元。山西省农机总站组织山西8个县做试验示范,也取得了成功,当地媒体均有报导。

似乎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损伤的自我修复功能,玉米苗亦是如此。玉米苗损伤后的自我修复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这一现象,连续8年做过玉米割苗的试验。1978年,苏保健同志任副书记的安次县码头公社的祁营大队1000多亩玉米苗被冰雹砸得面目全非。苏保键同志根据前人的经验,让社员用剪刀剪去砸坏的茎叶,结果当年获得大丰收。此是中国目前可了解到的第一次以抗灾为目的的主动玉米割苗。第二年,即1979年,头年剪苗丰收的事让他依希感觉到玉米割苗可能会导致增产,即在公社小学的地里剪了半亩玉米苗做试验。秋天收获时小学校长说割苗玉米棒子大,但没有测产,也没有单收单称,就此不了了之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在地球的对面,正有一群农业专家在做历时8年的玉米割苗增产试验。2012年,退休后的苏保键回村里居住,终日与村民为伍。有村民问他玉米如何增产的问题,触动了他心中玉米割苗增产的那根神经,便提议割苗。多数村民只当笑话听了,其中一位名叫王老六的村民在自家地里剪了半亩苗,秋天收的粮食明显多于不剪苗的玉米。根据这一情况,2013年苏保健流转了12亩地,开始认真做玉米割苗试验。当年割苗玉米丰收了,目测在10%以上。这一结果坚定了玉米割苗增产的信念。那么在苗长到多大时割苗增产幅度最大呢?2014年,他把试验田中的玉米苗分成6组,从4叶一直割到8叶,最终发现,5~6叶割苗效果最好。这一年,他是请了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来测的产。玉米割苗增产试验成功了,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用剪子剪,每人每天大约可完成半亩,而且必然累得腰酸背疼。根本无法实现大田作业。于是他又开始研制玉米割苗机。经过不停的摸索,先后做出了用小型中耕机带动的两行割机和用拖拉机带动的4行和6行玉米割苗机。其中4行割苗机适用于大多数玉米种植播种模式,每天可完成200亩割苗任务,每割苗季可满足2000亩割苗需求。2015年,他认为自己的试验成功了,想把这一成果交给公家,便给相关部门领导写了信。夏天,玉米体系办派李少昆等几名专家来考察。听了汇报,与割苗的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后来得知,专家们认可玉米割苗有抗旱抗倒伏的优点。但因为割苗使总生物量下降,理论上不会增产,因此认为发明人和农民所说的增产不可靠。2016年,交不出去的玉米割苗试验只好继续做。正好他的高中同学,澳大利亚首席农业科学家刘春吉回来探亲。得知此事后专程来了一趟试验中心,认定此事可行。并帮忙找到了河北农大玉米专家张风路教授,请张教授指导做规范的割苗试验。同年,可以大面积使用的玉米割苗机也研制定型完成。

2016年成功了,立即着手准备2017年的工作。媒体报导后,各地掀起了一股割苗热,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组也经人介绍来到试验中心,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拍摄了《割苗助长》,7月1日播出。节目播出后,大家都很兴奋,当年的示试示范范围己復盖整个玉米主产区,使用机器200多台。但这些机台都是无偿使用的。2018年年初,从发明人到门卫,公司人人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但到割苗期时,机器依然买出不多。预计能买出2000台,在大幅降价的前提下,实际只卖出了200台左右,其中还有近一半收不回钱来。此时,发明人无论是心理承受能力还是经济承受能力都到了极限。好的是引起了山西省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机部门的重视,还得到了市科技局的资金支持,让发明人又有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怎么会这样,我们的农业科学家呢?有啊,张风路教授不就是农业科学家吗。是的,张教授是农业科学家,但他也是独木不成林,难以形成气候。那么我们的农业科学们为什么不积极支持玉米割苗呢?首先,来看下面这个事实。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上世纪70年代做过玉米割苗增产的试验。其中1973年增产59%,1974年增产80%,1975年增30%,此是连续3年增产。其后试验继续做,1976年减产3%,1977年减产9%,1978年减产3%,1979年减产15%,1980年减产13%,此即连续5年减产。美国的这个试验结果至少说明玉米割苗增产不稳定。我们的玉米专家们吃定了美国的这项试验结果,自然也就对内陆目前的试验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了。其二,内陆的农业技术人员也有悄悄做试验的,但他们的试验往往增产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试验田往往比较小,亩收获穗数增加这一条表现不出来。再就是用剪刀剪,不管大苗小苗,都从第一片叶以上剪去,失去了控大促小的优势。还有就是对苗龄识上的偏差。专家们认定的5叶是5展叶,发明人苏保健所说的5叶是可见叶,相当于展开叶3叶。

现在再看看美国为什么前3年增产,后5年减产。美国农业专家的结论是,前3年试验地气候干旱,割苗的玉米苗抗旱能力强,需要的水相对少,能夠比较正常地生长。对照组因为抗旱能力弱而严重减产。相对之下,割苗的玉米就大幅度增产了。后5年风调雨顺,不割苗玉米能夠正常生长,割苗玉米因为割错了时间和位置造成了减产。什么叫割错了时间?就是割苗时苗的大小错了。从美国农业专家的科研总结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玉米苗长到5个叶的时候割的苗。但美国专家说的5叶是教科书上通用的5展叶,相当于玉米割苗发明人苏保健先生所说的7个可见叶以上。苏先生2014年分别观察了从4叶(可见叶)到8叶(可见叶)割苗对产量的影响。其中5叶~6叶割苗增产明显,苗太小和太大都不增产或者减产。5展叶(相当于7可见叶以上)割苗的结果与美国专家的结果基本一致。什么叫割错了位置?美国农业专家割苗的位置定于地上2.54厘米,这一位置相对于玉米割苗发明人确定的第一片叶以上,第二片叶以下的位置而言是偏低了。美国农业专家试验的割苗玉米穗位高度只有30公分也证明了割苗位置偏低。以上就是美国农业专家玉米割苗割错了减产的情况。

2019年了,虽然时不时有人打电话问玉米割苗的事,但订购机器的依然了了无几。望着庫房里堆积如山的机器成品和半成品,发明人苏保键的心正如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那样,凹凉凹凉的。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真分析发现,首先是发明人对农业项目的长周期性估计不足。农业项目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稍有闪失便是一年。三年,对于短周期项目而言反复过很多次了,对于农业项目而言却只不过才三次。再就是我们的农业生产模式,许多地方每家每户只有几亩地,用不着割苗机,用剪子剪就可以了。山西的洪洞县,2016年示范性割苗的几亩地测产增产41.4%。当地农户完全认可割苗,每年都用剪子剪。还有就是农业科技政策和新技术推广政策方面的事了。我总觉得,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完全交给市场,领导也要有所作为,一旦粮食出了问题,吃不上饭,钱再多也无济于事。

玉米割苗是利国利民的栽培技术,除增加产量外,还可减少农药的用量,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