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过程虽然辛苦但孩子将来更优秀

 木子a 2019-05-19
2019-04-16 18:59/

1

培养孩子独立、 快乐的人格,从什么时候开始?

要培养孩子独立、快乐的人格,应该从孩子小婴儿的时候就开始。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再小的孩子也有被人尊重的权力。

而父母做为最初、最亲密的相处者,一定要以“尊重”做为家教的基础,因为,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从孩子开始能听懂你的话起,你就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充分尊重她的选择权。

比如:

每天穿衣服,只要不是时间太紧张,你可以拿出当季不同的几件衣服摆在孩子的面前,问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要穿哪件,孩子会认真想一想,然后用手指向自己今天想要穿的那一件。

当散步的时候抱着孩子出门,走到单元楼外,你可以试着问孩子:今天朝哪个方向走呢?孩子会歪着小脑袋想一想,然后用手指向一边,你就抱着孩子朝那个方向走。

讲故事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所有的故事书都放在桌上,让孩子选择今天讲哪本书。

许多人都以为,几个月大的孩子根本还什么都不懂,问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大人们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当从孩子能听懂你说的话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智力就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期。

他们产生了自己的判断和需要,开始形成了自我的喜好和人格。事实上,他们比大人们想象的要聪明复杂得多。

在这个时期,如果你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选择(这里排除无节制无底线的溺爱),凡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就会因为在智力的发育初期,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而形成快乐的天性和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这种性格的好处是,孩子一旦养成独立的习惯,就从不会为一时的挫折和困难消沉,非常容易从困境中挣脱出来,开始寻找新的快乐点。

这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过程虽然辛苦但孩子将来更优秀

2

只有独立自主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就大事业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同时体现出了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

生活中,孩子能够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孩子还能帮助父母分担一些简单的事情,妈妈无疑会省心很多。

孩子对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就会影响以后的自立,谁愿意孩子长大了还要依靠父母生活呢?

只有独立自主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成就大事业。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虽然心里想要孩子独立,但自己又不忍心,认为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孩子,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实际那是父母太依赖孩子,不愿孩子离开。

无论是电视上,还是生活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怕耽误了孩子学习,就不让孩子在做家务上浪费时间。孩子有什么事情,自己就立马帮助做了,孩子只需要享受成果。

有的家长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看着孩子弄得到处都是,还不如不做。或者看到孩子做事慢吞吞的,明显很容易就完成的事情,但就是一直都完成了不,家长受不了那种慢,就只好自己去代劳了。

这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过程虽然辛苦但孩子将来更优秀

有些家长是心疼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尤其是看着有点“脏”的事情,尽量不让孩子动手。

就父母这样的心态,孩子很容易失去尝试的机会,也就得不到不锻炼,更没有经验,当然也就不能独立自主了。而且还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那都是不好的结果。

孩子没有独立精神,基本都是父母不让孩子独立生活,不让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家长可能还自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表现,可那却是害孩子的表现。

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生活自理,孩子得到了锻炼,会有更多的经历和经验,这对他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而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妈妈能省不少事情。而且在锻炼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手和大脑更协调,带动孩子的智力发育,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孩子的不断成长中,父母要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而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到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呢?

  1. 让孩子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2. 有意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引导孩子尝试新鲜事物

  4. 对孩子的努力要认可,及时给出表扬和意见

孩子需要成为优秀的人,需要出人头地。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精神,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理、自给的生活开始,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成为一名杰出的人才,就能在如今强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时再回望以前的付出、以前的辛酸,你会觉得那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过程虽然辛苦但孩子将来更优秀

3

如何培养人格独立高情商的孩子, 6条建议看完就用

孩子养成独立人格的习惯,往往伴随着的是孩子情商的不断提高。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关键点来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怎么教孩子与人打交道、让孩子拥有故事思维

这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过程虽然辛苦但孩子将来更优秀

01

鼓励孩子去感知环境

在天性和能动性的驱使下,孩子本身就有理解周遭事物的欲望。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 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多数情况下的确是“掌”握,也就是靠手去感知)。

02

大多数的学习都是自然而然的渐进过程

拿游泳来说,孩子先是下到水里扑腾,接着是在水里行走和吹气泡,最终会从基础的划水进步到潜泳。

换成数学,孩子先是背数字, 然后才是真正地数数——把数字和物体对应起来。

学习社会知识同样是渐进的过程,孩子要慢慢地理解关键性的概念。

03

不要担心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孩子也不知道答案

孩子们会效仿家长,向家长提供想法并展开合作,这样只需要几年时间,孩子就会自己做研究了。而且他会学到宝贵的一课:无知并不可怕。

04

和孩子分享遇到的疑问,不要着急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迅速鼓励孩子思考并自行得出结论

把你感兴趣的事情用开放式的问题提出来:“我在想,要是不打预防针你会怎样?”

和孩子一同探索不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将其限制在大人的经验范围之内),让孩子挑战你的想法,找出你的错误。

也让孩子知道, 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也没必要刻意犯错。)

05

孩子需要掌握几种和他人打交道的策略,这样便能大胆明确地亮出立场,同时礼貌地说出要求

握手:对孩子来说,握手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对方的习俗,可以向任何年龄段的人打招呼;能克服羞怯,还能应对过度亲热的成人。

合作,但也学会拒绝:当孩子把玩具或手工作品拿到公共场合,想一块儿玩的小朋友就必须得到他的许可,要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而孩子回答得也要有礼貌:“不能,但是我要谢谢你先征求了我的同意。我今天想自己做这个。”或者,“没问题。你可以做这个部分......”

06

爱护孩子的初心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自己做过或见到的事情讲成了故事,于是他便成了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历史学家。

早期的画家和音乐家也是一样,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整理了出来,为他人解读了世界。

所以,当孩子在描述一幅画,或者讲洋娃娃的故事的时候,大人要仔细倾听。

过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家长像做雕塑一样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象应该是环境,家长应该做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