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离调和弦指的就是“暂时离开原调”的和弦,也就是含有非自然音的和弦,它会给音乐带来偏离原调的紧张感,并给人要转回原调的期待感,往往可以增加和弦进行的律动与起伏。让音乐不再单调,乏味。 学习所有离调和弦的时候,要考虑三个问题:1.听感2.前承3.后启。也就是说离调和弦听上去感觉如何?以及前面常用什么和弦来导入?后面该用什么和弦来解决?掌握了这些,你才算是真正学会使用了离调和弦。 01 可以在大部分时候替代没有旋律音sol的3m和弦,增加3m到6m的倾向感。尤其当旋律音为re时,用37效果更好,出现频率之高,是当之无愧的离调和弦“巨星”。比如4-5-3m-6m改为4-5-37-6m,比如1-5-6m-4改为1-37-6m-4。 举例:张含韵《想唱就唱》副歌“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就算这舞台多空旷”。 02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调的属和弦,所以小调中,“一句话没说完”的半终止,常用37这个和弦。比如随便举一首小调歌曲为例子,《有没有人告诉你》的“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 不止小调,很多大调歌曲也会采用3或者37作为半终止,比如李荣浩的很多歌,《丑八怪》的“可是我不配”,《李白》的“才会有人热情买账”。 03 37这个和弦80%解决到了6m,但也可能阻碍解决到4、4M7、2m7等具有下属功能的和弦。比如如上李荣浩的两个例子,就是典型的“阻碍解决”,解决到了4级和弦,开启了4536的副歌进行。 01 可以替代没有旋律音do的6m,尤其旋律音有sol时,用67效果更好。这个和弦有一种强烈的未完待续感,并强烈倾向于2m7,所以常常构成3m7-67-2m7的进行。6或是67,前面所接的和弦99%情况下都是3m或3m7。(当然1-6-2m-5也说得通,不过极其少见)比如,《为你写诗》:“为你写诗 为你静止 为你做不可能的事”(和弦进行是4-5/4-3m7-6) 02 常用于小调中代替主和弦6m,用作开头,突然改变整首歌的听感,有种要转调的感觉。例如《往日时光》中“如今我们变了模样为了生活天天奔忙”就用了6这个和弦开启副歌。 03 用于小调中代替主和弦6m,用作结尾,有一种未完待续、充满希望的感觉,例如《大约在冬季》的结尾“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例如《喜剧之王》“华丽得无法低调”这一句。 顺便提一下,巨多的古风歌曲里用到了6sus4-6的结尾,大家可以在琴上摸一摸,感受一下。 01 作为大调中离调的下属功能和弦,偶尔替代2m和弦出现在5之前构成27-57。比如《第一天》主歌“月光晒了很凉快”这一句。同样功能的,其第一转位(27/#4)也很常用,也是出现在属和弦5之前,并且倾向更加强烈,比如周杰伦《彩虹》“没有理由我也能自己走”,和弦就是2-2/#4-5。 02 用作小调歌曲之中的下属和弦,构成6m-2的进行。我想起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陈奕迅《对不起谢谢》的前奏,不断重复这个进行。再比如《卷珠帘》《ScarboroughFair》的前奏、主歌,也是在不断重复6m-2的进行。 03 这个离调和弦,在大调中作为下属和弦,通常解决到5级属和弦;小调中作为下属和弦,可能会解决3级(属和弦)或6级(主和弦)。当然也有特例,比如2也可以解决到4,相当于连续的下属和弦使用,比如《无与伦比的美丽》,“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1-2-4-5。 包括:降七级大三和弦、五级小三和弦、一级七和弦、三级减三和弦(b7&b7M7、5m&5m7、17、3dim&3m7b5)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共同特点是都包含降si这个音,而包含它的和弦大都倾向于四级和弦。因此,你可以说,含有降si这个音的和弦大部分都可以发挥如下的作用,具体怎么配,看旋律,看和弦内音的流动。 01 它是4的下属和弦,所以常用在引出四级和弦,此处b7可替换成17,或五级小三和弦第一转位(5m/b7,b72 5),或三级减三和弦第三转位(3dim/b7,b73 5)。比如汪峰《像个孩子》“当我站在大桥下面,默默凝视高速公路,没有人能知道我有多想哭”和弦是1-3m/7-3dim/b7-4。 02 b7具备下属功能,可以用于替代下属和弦,用在五级大和弦之前。如周蕙《约定》,“是为祝福我俩而举行”,用了b7-5进行,听上去会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开阔感。 同理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一些歌会用2m-b7-5,连续两个带有下属和弦作用的和弦,目的是为了增加和弦进行的推动力。 03 类似①,用于过门处b7-1-4这个以4为主和弦的下属-属-主的形式,引出四级和弦,开启4-5-3m-6m的经典进行。比如徐佳莹《失落沙洲》副歌之前运用5m7-1M7-4M7的进行,引出了副歌; 这一招在流行音乐中非常常用,比如银临《腐草为萤》副歌“还以为此刻恰逢因果”后,接入了一个类似于b7M7的和弦(旋律是五声音阶,所以和弦只体现功能,不是明确的某个和弦),构成b7M7-1-4m7。 04 再说一个不太常见的用法,b7-1或1-b7这样的进行不断重复,离调感十足。从调式上来看,这个是“混合利底亚”调式的一种进行形式。 05 最后讲b7族和弦的解决,通常是解决到4,4M7,或者一会儿要讲的4m,甚至4/6之类,但也会解决到6这个同样离调的和弦。 用来代替下属和弦4,用法非常明确。这个和弦自然带了一种忧郁的属性,并且它的加音是可以非常复杂的,比如常见到4m+9(4b6 1 5),2dim/4(4b6 2),4mM7(4b6 1 3),不过他们的听感和功能近似(原因就是带有b6这个音)。 01 具有属和弦的性质,构成半终止或4m-1的终止。而4m前面往往接的是4,比如《Wake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主歌“Wakeme up, when Septemberends”,就用了4+9- 4m+9 - 1的进行。 周杰伦很爱用这个和弦,比如《算什么男人》主歌就用了1+9-2-2dim/4-1的进行。再比如《最长的电影》前奏,1-3dim/b7-4M7/6-4m/b6,虽然改变了根音,原理仍然一样。 前奏中也经常出现1-4m-1-4m或者4m-1-4m-1这种进行,比如《老男孩》前奏,王菲《旋木》前奏。 02 代替下属和弦4,构成4m-5的半终止。 03 用于替代部分属和弦,最常见的,4-5-3m-6m,这种用烂的进行可以改成4-4m-3m-6m试试。 常作为下属功能和弦。听上去有点像4m,但离调感更加明显。 01 比如构成b6-b7-1的非常恢弘的终止,常用在现场live,或者一些晚会歌曲里面。流行音乐中也常见,比如《也许明天》“陪我走过潮起潮落”。同样的,b6-1的进行也常用,比如韦礼安《女孩》“你还需要我的胸怀,你还一样是我的女孩,其实是我还需要你对我依赖”,连续用b6-1的进行。 02 比如构成b6-5的半终止,这一点类似于4m和弦。还是《也许明天》“越想快乐越寂寞”,b6-5。比如汪峰《向阳花》,前奏及主歌,1+9-6m7-b6M7-5sus4-1+9,《轨迹》“让我不再想念你”这一句也是一样的b6-5。 03 这个和弦是常用的离调和弦,同时也是很多新调的功能和弦,因此它经常被用做转调,比如旋律结束在do上时,5-1的结尾可以改为5-b6,b6替代1作为过渡,然后通过b6-b2完成转调,比如王菲《人间》,第二段副歌之后接第三段,和弦进行是2m7-5-b6-b2,完成了升一个key的转调。再比如它是b3和弦的下属和弦,常可以通过这个和弦完成升3key的转调。
所以,这个和弦用好了会非常骚。 包括升四级半减七和弦(#4m7b5,#46 1 3),二级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2/#4,#46 2)等带有#4音的和弦。 一些看上去牛逼,但已经被流行音乐用烂的和弦。用于体现突然暂停的感觉。 01 构成6m(7)-5-#4m7b5的进行,有一种连续跌落,并突然暂停的感觉。古风中保守估计有30%的歌里有这个进行,比如《可念不可说》,“熟悉的轮廓泪眼中斑驳”,4M7-5-6m-5sus4-#4m7b5。比如林宥嘉《想自由》“单纯很难包袱很多”2m7-3-6m-5-#4m7b5。 这里要引入一个更复杂的进行,用的也比较多,6-#5dim-5-#4m7b5,有一种层层向下递进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结构,表示根音从6-#5-5-#4,和弦内音可以随意添加(只要不出现不和谐音程)。比如黄义达《写给自己的歌》前奏和主歌,可以明显听出这个向下的进行。 02 #4m7b5用于替代6m和弦(两个和弦仅仅根音不同),增添紧张感。比如《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1-#4m7b5-4-1。 03 作为如上用法,这个和弦的解决较为单一,解决至4或2m这种有下属功能和弦,或是解决到属和弦5。 包括七级减三和弦、七级小和弦及他们的七和弦(7dim&7dim7,7m&7m7) 这又是一个大家族...原因是他们都以7为根音。 首先七级减三和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离调和弦”,因为它不包含离调音,但由于听感比较不和谐,我们暂且归为“离调和弦”这一类。 01 以上这些和弦,99%出现的时候都是用作小调的下属功能和弦,构成7dim-37的半终止。 比如,罗志祥《自我催眠》,“没有爱情的天分你才要走”2m7-7m-3。 比如,李荣浩《喜剧之王》,“像一套港产片”,7m7-3。 当然也有骚歌用做了开头,类似于小调中2m和弦一样的作用,比如《那女孩对我说》副歌“那女孩对我说”,副歌第一个和弦,听上去是7m7b5(72 4 6)。 02 7dim可代替属和弦,构成7dim-1的终止。理论上可以,流行歌曲里真没见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