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
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
掌握它们,会帮你发现事物真相,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和人性;合理运用它们,许多复杂和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
由4英尺8.5英寸演绎出的路径依赖
你知道吗?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的,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点,因此,火箭推进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决定的,而铁轨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铁轨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而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而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是4英尺8.5英寸。
电车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最早建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轮宽标准,而马车轮宽标准是4英尺8.5英寸。
马车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英国马路的辙迹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辙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整个欧洲的马路都是古罗马人按照他们战车的宽度而铺设的,而战车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古罗马人战车的宽度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牵引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这样说来,火箭推进器的宽度是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看起来这像是一个文字游戏。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的“游戏”,不仅演绎出了一个金科玉律——路径依赖理论,还让道格拉斯.诺思因为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而名声远播,并获得了199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自我强化和锁定效应
人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思考:键盘的26个字母的排序一定有它的道理,一定经过了某种严谨、科学的论证,这种排序或许比较符合手指灵活运用的生理规律,或许与英文字母的使用频率有关。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早期的键盘是机械式的,因为“Q、W、A、S”这几个键很容易坏,故障率很高,为了便于修理,人们便把它设置到了键盘左上角的位置,这与手指的生理运动规律及英文字母的使用频率完全没有关系。
既然如此,在电子化键盘问世的时候,就有人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新的排序方案结合英文母的使用频率与手指的生理运动规律,可以使人们的打字效率提高近30%。
有关组织和机构很快便接受了这个科学的建议,开始普及推广新的键盘。
可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尽管人们知道重新排序后的键盘的诸多好处,尽管这是增加培训成本也值得改变的一件事情,却没有人愿意接受它,已经习惯键盘原来排序方式的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于是,这个并不科学的字母排序就一直沿用至今。
这就是路径依赖最好的例证——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再也不想离开既定的轨道,并愿意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那势头简直就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不死心,哪管它是好的路径,还是坏的路径。好的路径通过不断的自我强化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毫不犹豫地走下去,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坏的路径同样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优势,为什么呢?
原因如下:
*每一种选择都有其最初的合理性,如果一旦选择了,这种合理性就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并借助惯性的力量,使人无法摆脱。
*人总是有惰性,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某种状态和环境后,就会产生某种依赖性,被天生的惰性套牢,再也不愿意改变。
*每一次选择之后,我们总要付诸行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重新选择肯定就会使这些投入变成沉没资本,无法收回。
*重新选择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于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
*重新选择就意味着必须在已经拥有的东西和想得到的东西之间作一个取舍,而这往往太难了,因为想得到的毕竟还是个未知。
显而易见,路径依赖存在自我强化效应和锁定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把人们牢牢地套在了既有的路径之中的。
关于这一点,最早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W.Brain
Arthur曾就技术演变过程的路径依赖进行论证。他以新技术的采用为例作了如下分析:
进入市场早的技术可以凭借其领先优势,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诱使同行采用相同的技术,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技术在行业中的流行会促使人们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这样就形成了自我强化机制的良性循环,从而战胜竞争对手。相反,由于新技术进入市场晚,就不会有足够的追随者;没有足够的追随着,就不会收回技术开发成本,从而不能进一步开发新技术,由此进入恶性循环,进入锁定状态。
同样,在经济、政治、企业、个人等的发展过程都会出现技术领域的那种报酬递增现象,沿着正确的路径会进入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不断优化;如果选择了错误的路径,就要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进入锁定状态,无法脱身。
通过对路径依赖理论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好的路径通过惯性和“冲力”,会产生飞轮效应,从而对企业、组织、机构或个人的发展起到正反馈的作用,使之进入良性循环;同样,不好的路径就像恶性循环一样,产生“锁定效应”,对企业、组织、机构或个人的发展起到负反馈的作用,从而导致其处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或者干脆处于停滞状态。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自已正处于一条好的路径中,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优化作用,使自己一直处于良心循环之中。相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条坏的路径中,我们就要坚决果断地摆脱它,不让厄运在自己的身上循环。
说是这么说,做的时候就很难了,因为在路径依赖的背后隐藏的都是人们对利益的考虑。对于个人来说,因为谁都不希望生活突然出现巨大转折,那样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所以只好沿着老路走下去,即便要改变现状,也只能慢慢来了。对于组织来说,一种制度形成后,会形成某种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对现存的路径有着强烈的要求,他们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路径更有效率。
鉴于此,我们还是尽量在选择的时候,多些理智吧,以免陷入路径依赖的魔爪。
走上发展的“高速路”
人生如同变幻的棋局,更如一场场的博弈,每一次抉择都是在理性和感性交织影响下进行的判断,难免会有偏颇,所以才经常有人在事后哀怨地感叹:“如果当初……,状况可能就……”甚至还有人因为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也就是说,当我们走到人生路口的时候,是沿原路继续前行,还是一条新路,这样的诀择不仅需要决断的勇气,更需要理智的分析和思考。
不要以为绝决地重新开始就一定明智,那样不过是在逞匹夫之勇。如果想成功地走上职业发展的“高速路”,就应该静心思考,理智出招。如果环境很难改变,就改变自己,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统一,这才是最明智之举。除此之外,下面几点也是要注意的。
——慎重选择“马屁股”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们无法摆脱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自己的“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宽。以后如果对这个宽度不满意的话,也是无可奈何、无从改变的。所以,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在开始时就谨慎选择,以免犯下“女嫁错郎,男入错行”的错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只有一个“马屁股”宽的遗憾。
许多人之所以夫去成功的机会,就是因为他们最初的选择有误,他们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有人说,选择就像赌博,必须用自己的岁月做赌注。此话的确有道理,因为如果选择错误的话,恐怕一生都有可能赔进去。这一点在事业有成的人身上体现得最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能做出这种选择,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优于别人的特殊天赋,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规划。
——养成好习惯
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也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和可怕之处——好习惯可以成就一生,坏习惯也可葬送一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首先,我们培养习惯;后来,习惯塑造我们。”习惯于已经变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决定了人类95%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在培养好习惯上下功夫。
那么怎样才能去除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强制,别无他法!也就是说,要去除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必须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否则是万难成功的。
——打破路径依赖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每一句中都蕴含了那么一种执着。的确,执着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志品质。没有执着,恐怕事情就会有头没尾;没有执着,恐怕就会多了许多能善始不能善终的事情;没有执着,也就不会有事半功倍的佳境。
但是如果开始的选择就已经错了的话,再一味地盲目执着,只能败得更惨。没听说“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吗?所以,当你在某一个圈子长期没有什么长进的话,就应该考虑转行了。也就是说,当你发现自己走错了的时候,打破“路径依赖”是你唯一的选择。
选择喜欢的
一个出生在山区的印第安年轻人,正面临着人生重要的选择:留在山区采石,还是考大学。相当长时间他都深为这个问题所困扰。
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是子承父业,以采石为生。采石虽然不是什么高尚的职业,但它却可以让一家人过得稳定、安逸。年轻人的父亲看出了他的犹豫,就选了一个晴天,带着儿子去了一所大学。他指着大楼的台阶对儿子说:“这些台阶都是用我们采来的石头砌成的,我确实为此骄傲。”儿子善解人意地点点头,父亲又说:“不过,你没必须选择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采石匠,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选择,选择你自己喜欢做的。”
不论是前辈留下来的,还是自己开拓的,既定的轨迹是熟悉的,所以人们才会愿意沿着既定轨迹前行。但是如果仔细思索一下,考虑一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问一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也未尝不可以偏离一下轨道,就像那位父亲说的“你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如果你选择了不喜欢的,就注定你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热情,就注定你不会有什么收获,就注定落入了路径依赖锁定效应的陷阱里。
珍妮深深地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前途,于是,她找到一位自我创业大师,向他请教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
大师问她:“你最喜欢做什么事?”
珍妮回答说:“我最喜欢搞服装设计,画一个新款式让我度过数小时的时光我也愿意。”
创业大师听了她的话,就给了她一个建议。
如今的珍妮已经成了一名国际级服装设计师,年收入要达45万美元。
同样的故事很多,有一个物理专家,有一天突发奇想地离开了物理研究所,转而去开办了一家地毯加工场,结果6个月以后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百万富翁。
核心理念: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应用要诀:慎重选择,科学决策;大胆突破,勇于管理。
应用领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企业经营、组织管理。
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习惯问题
2、城市规划问题
3、交通问题
4、产业标准问题
5、各种制度和规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