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来狂人知多少 14

 江山携手 2019-05-19

说狂第拾肆    狂子仲长统

    仲长统是《昌言》的作者。从其直言而言,无非狂直。就其不矜小节而言,又是狂放。就其语默无常而言,似有狂病,其病在心,人生价值难得实现,身处乱世,别有怀抱,发愤著书,其“语默无常”人以为狂,其实也是一种倜傥风流。《昌言》是子书一种,所以我称为狂子。这个“子”是思想者的意思。

    《后汉书》传记附在他的友人缪袭有传记之后,全文如下:

    (缪)袭友人山阳仲长统,汉末为尚书郎,早卒。著昌言,词佳可观省。袭撰统昌言表,称统字公理,少好学,博涉书记,赡於文辞。年二十馀,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幹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多归焉。统过幹,幹善待遇之,访以世事。统谓幹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纳统言。统去之,无几而幹败。并、冀之士,以是识统。大司农常林与统共在上党,为臣道统性倜傥,敢直言,不矜小节,每列郡命召,辄称疾不就。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汉帝在许,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闻统名,启召以为尚书。后参太祖军事,复还为郎。延康元年卒,时年四十馀。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名曰昌言,凡二十四篇。

    天天新按:《昌言》之昌,是放言的意思,放言无忌,意思是信口胡说。如此文人之狂放,不在行动,而在书面的语言。古时谚语: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后来这句话成为典故,多用于自谦。不少人上书时自称狂夫,把自己的集子叫做《狂夫集》,都有这个意思。

    范晔作《后汉书》时就把三人并为一传,见《后汉书》卷四十九。唐代韩愈把著《论衡》的王充、著《潜夫论》的王符和著《昌言》的仲长统合称为后汉三贤。三人的共同点是聪明、耿介,不同流俗。内心有孤愤,故皆有隐居之志。这里因为仲氏行为与书名更见其狂,而且传文相对短小,所以独举一以包三,大家有兴趣者可以直接去读《后汉书》,那个时代的狂人如此,而作为文士之狂,颇近于司马迁。司马迁有愤书说,我尝有论文论之,这里不多说。

    我可以想像他的样子,外表是沉默的,而出言则是大胆的,处世是谨慎的,但内心又是孤独的。这样的文士往往会发狂,靠写书表述其狂,也是治疗自己狂疾的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