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受邀談了關於創作者經營的講座內容, 有朋友問說能不能提供更詳細的內容,想了想決定寫成文章整理想法, 如果反應不錯就當成連載持續寫^0^ ---------------------------------------------------- (以下以繪畫創作者作為參考對象) 1.戰技:就是我們常說的畫技,畫功等技巧項目 2.戰術:'我要如何讓更多粉絲看到'的一些行銷方法論 例如跟隨熱門主題,在某些粉絲活耀的上網時間點PO作品....之類 3.戰略:更宏觀的視野,關於'創作者本身作為一個產品的定位/受眾/差異化/商業模式設計的考慮' 除了創作作品本身,甚至連作者自己的性格特色也在考慮範圍內 三層思維中,我們很容易落入第一層[戰技]的陷阱,也就是[我只要畫得超好,生涯就能一帆風順], 可市場運作實際上'只要技術足夠表達你的想法或是你的受眾看得懂即可' 觀眾在意的除了技術含量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除非你本來的賣點就是技術為主,否則太艱深太難的技法你的觀眾不一定買單 當我們有了一些畫力基礎後,為了在市場上活下去, 就會開始研究[讓更多粉絲看到我作品]的方法 所以朋友同業間開始會有很多戰術層面的討論, 基礎的例如甚麼時間貼文貼圖最多人看、最近甚麼話題熱門、哪個畫風比較受歡迎之類 稍微深入一點會討論到數據,像是粉絲頁觸及率、流量之類的關鍵字 而能意識到戰略層面的人相對較少,戰略層面,我首先會考慮定位- 你是誰,你的讀者為了甚麼看你的作品? 關鍵字例如娛樂/心靈成長/性滿足/知識之類 娛樂: 你的作品讓讀者發笑,或是劇情精彩讓人能夠沉浸其中,是讀者打發時間的好選擇 心靈成長: 認同你作品的價值觀,看完受啟發,覺得自己比之前多成長了一些 性滿足: 這個應該很明顯不做解釋了 知識層面: 技術面教學文/創作的過程本身就提供了你的讀者參考和學習價值 這些關鍵字不見得只能單獨存在,很多作品往往同時有兩到三種價值並存, 且我上方列的也並非全部關鍵字,還有不少可以補充 重點是,當你思考了你提供給觀眾的價值這件事後, 再根據觀眾需求作為導向去考慮你能夠產品化的項目 (當然,做為創作者,你的作品最好能夠同時滿足你自己的創作標準,又能滿足觀眾需求) [差異化] 以插畫家來說,你會需要市場的認同, 又不能只滿足市場跟其他萬千商品相同,得要有些個人的特色 (如果你是在一個體制內例如在公司開發產品,需要所有人表現的東西都風格統一,那另當別論) 做出差異化這點,我會分成兩項 1.在同個維度上強調某項特色: 例如同樣是畫畫,你的作品特別重視光影/色彩混合/造型設計/畫面中的故事之類, 或是你畫的角色特別強調胸,他的特別強調腿… 同維度上競爭,容易遇到關鍵字相同的競爭者,這時就是白熱化的技術力比拼, 你畫美少女我也美少女,看誰畫得好 2.混合不同維度: 你畫得不錯,還能夠上台滔滔不絕解釋你作畫的過程, 除了能講之外你還會寫文章,本人居然還是個美少女! 四項滿足其一的人很多,同時滿足的很少 又例如一個畫圖的作者,很擅長分析事情/很有幽默感, 然後他選擇用漫畫去分析解釋商業行為/職場文化而且解釋得很好笑, 這時他所做出來的作品,其他的創作者就很難模仿 表現媒介(畫圖)+特色(分析有條理又幽默)+深耕的題材(商業行為/職場文化) 有個說法說你得在市場10%內才能嶄露頭角,可單憑一個維度要做到前10%是很難的 (看看前方那些畫技超好超屌的大大們) 但是結合不同維度後,要顯示自己的獨特性會簡單很多, 甚至市場中同時擁有類似關鍵字的只有你一個人, 等同開了一個獨立市場 (不過這個獨立市場最好有足夠的受眾,否則雖然獨特但是根本沒人買單那可就辛苦了) 在前面的戰術層級,創作者容易落入讚數比拼、粉絲量多寡的迷思中 「讚又不能當飯吃」是這階段常遇到的質疑 會有這問題,主要是缺了能夠銷售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設計 相當於你的店門前來來往往一堆顧客,你卻沒有商品可以賣給他們 (在商業書籍中這邊常稱「缺乏變現模式」) [產品思維與商業模式設計]這個章節下回再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