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刚刚过去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 对大多数人而言,家庭团圆是一件平常且理所当然的事,但对那些孩子被拐卖的父母来说,家庭团圆只是一个希望极其渺茫的念想。 央视《等着我》节目最近有个刷屏的寻亲故事。 在四川武胜县的某个农贸市场,有家小酒铺一开就是20年。 春去秋来,人来人往,无论店租怎么涨,周边的商铺怎么换,酒铺主人桂宏正始终坚守在原地,寸步不离。 他在等自己的儿子。 他相信,只要酒铺保持原来的味道,原来的样子,儿子回来就能找到自己的家。 “因为小孩(对酒铺)有记忆,我一直在坚持。” 节目最后,他终于等来了儿子的消息。 民警把孩子的照片送过来,桂宏正和妻子相拥而泣。 从儿子丢失至今,41岁的桂宏正整整找了10年。 “小耗子你在哪?” 守着一家小酒铺并不容易。 每天早晨,桂宏正要把1000多斤的粮食装到池子里。 装好之后,要到大酒灶把煮好的粮食摊平。 摊平了才能发酵,“搬个八九个小时”才能把一天的活做完。 长年累月地酿酒,桂宏正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我不怕累,不怕苦。” 酿酒的技术是父亲教的。 1999年,听说四川喝酒的人比较多,桂宏正就跟妻子从湖北迁过来,开了酒铺。 他们本是幸福快乐的一家子。 大儿子2003年出生,小儿子桂豪比他小3岁,长得特别机灵。 附近的人见他人小鬼大,都叫他“小耗子”。 “小耗子2岁多时,我做酒,那个高粱搓出来,他就会拿扫把帮我扫。” 有时候看见妈妈拿抹布抹酒缸,小耗子也会找来一个抹布帮忙。 “儿子说,长大了,我要帮爸爸做酒。” 桂宏正没能等来这一天。 2009年的那个下午,桂宏正在洗酿酒的锅,桂豪和一群孩子在酒铺附近的天桥下玩。 妻子把正在上幼儿园的大儿子接回家,在路口还看见过小儿子。 她担心小儿子着凉,便回家找了一件外套想送过去。 前后10分钟,再回去,已经找不到人。 桂宏正和妻子在市场里四处奔走,到晚上也不敢关酒铺的门,甚至报警找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都一无所获。 他边喊边哭:“小耗子!你在哪?” “小耗子”就这样被人拐走了。 噩耗一个接一个 要拐骗一个小孩其实不难。 江苏有个幼儿园曾做过一场“防拐、防骗演练”,实验证明,志愿者只要带着糖果、小点心和玩具进教室,不到20分钟就能骗走46个孩子。 但桂宏正不知道桂豪是怎么被骗走的。 有骗子发来信息,“说儿子在他们那里,让打钱过去,但是(照片)一看就是假的。” 他把儿子的信息印到寻子牌上,跑遍成都、重庆、西安、河南、贵州……只要当地有寻亲大会,他都去参加。 “(这样)我心里才会好过一点。” 但好消息还没传来,噩耗却一个接着一个。 去年,在郑州火车西站参加寻亲活动的桂宏正接到一个“非常不幸的电话”。 “爸爸身体特别不好,2011年得了肺癌,那时(2018年)身体更不好了,想要我回家。” 他想等活动结束再回去看爸爸。 桂宏正把寻子牌举起,在媒体的镜头前说: “桂豪,今天爸爸又到郑州来找你了。爸爸找你一次都没有放弃过,现在你爷爷已经时日不多了,他已经得了肺癌了,想见你最后一面。” 话音刚落,老家就打来电话,爷爷去世了。 眼睛和嘴巴都没闭上。 等桂宏正赶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 “我太难受了。我说爸爸,如果你再坚持一下,你就见到我了。你孙子我会把他找回来的,一定会把他找回来的。” 犯人抓到了,却找不到孩子 其实早在2014年,拐卖桂豪的主犯就已被抓获。 那一年,《等着我》寻人团在寻找过程中得知,这是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13名儿童被拐大案。 2014年4月,四川省蓬溪县一名3岁男童被拐失踪,四川警方奔赴27个城市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浩文。 警方发现,2006到2014年间,王浩文及其团伙疯狂拐卖儿童多达13名,其中就包括桂宏正的小儿子。 那一年,只有3名被拐儿童被成功解救,另外10名,据犯罪团伙交代,都被卖到了广东。 桂宏正夫妇曾在2015年远赴潮汕寻子。 他们挨家挨户地找,四川警方也派人赶到当地进行人工摸排。 但人海茫茫,要找到人,难度堪比登天。 据公开报道,我国每年新增失踪人口达到数百万。 人口众多,流动节奏也快,寻找丢失儿童的黄金时间一般只有1小时。 一旦错失,人口检索的范围很可能达到千万级别,如同大海捞针。 更要命的是,那批被拐儿童当时最大的不过三四岁。 小孩长得快,几年间容貌变化巨大,即便亲生父母也可能认不出来。 肉眼对比照片和网络发布寻人公告都没什么效果,人还是没能找到。 “如果能有一种方式,不用通过人工摸排比对,就能精准的锁定对象,再通过DNA比对进一步核实,那就太好了。”民警们期盼着更高效的寻人方法。 AI寻人技术带来突破 转机出现在2017年。 那年5月,福建警方上线了一个名叫“牵挂你”的寻人平台。 它采用腾讯优图实验室的人脸识别技术,上线半年就找到了500多名失踪者。 这引起了四川警方的注意。 他们也希望应用优图的人脸识别技术,找到当年那批被拐的孩子。 但这要比“牵挂你”平台上那些短期走失的案例难多了。 孩子们的照片不多,有的孩子甚至只有一张照片,很多照片面部还比较模糊,优图只能凭借一张10年前的照片,让机器模拟计算出孩子10年后的样子。 “这对算法模型和数据量都是极大的挑战。”腾讯优图实验室的李博士说。 历经上千次训练和5次版本更新,优图开发出一个具有上千层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即使被拐儿童经历多年成长,外形发生巨大变化,AI也能凭借少量照片实现跨年龄的人脸识别,识别精度接近96%。 就在桂豪爷爷离开人世的那个月,警方的案件侦破有了突破性进展。 优图团队用警方提供的海量数据进行比对,帮助警方圈定与被拐孩子最像的前5名。 他们把这些结果拿去和10年前的被拐儿童进行DNA比对,一下就找到了10个孩子中的4个。 警方再也不需要靠人力摸排寻人,孩子们被陆陆续续地找到。 桂豪是被解救的第8个孩子。 节目的希望之门打开,桂宏正夫妻俩抱头痛哭。 除了桂豪,优图团队还协助警方找到了另外6名儿童,他们也全都被拐超过10年。 距离完全找回13名被拐儿童的目标越来越近,截至目前,还剩3名儿童未被找到。 这样的成绩,在我国打拐寻人的历史上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漫长的回家之路 桂宏正夫妻的故事是无数被拐孩子父母的缩影。 他们当中有更多的人,余生只能在漫长的等待、寻找和愧疚中度过。 不少父母就像电影《失孤》中的刘德华,找孩子十几年都没找到,还是不放弃,继续找。 “我在路上,才会觉得对得起儿子。” 在中国,拐卖儿童是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 《拐卖儿童罪之犯罪学探析》指出,拐卖一个儿童只需要花几十块,甚至几毛钱的成本,一倒手就能赚几万块钱,一些不法分子正是被暴利驱使,才选择铤而走险。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一些案例中,拐卖儿童的不仅仅是人贩子,还有孩子的亲生父母。 去年7月,江西省破获一起拐卖儿童案,一对夫妻以16万的价格卖出自己出生仅23天的孩子。 8月,湖北警方抓获一对情侣,他们因生下二胎无力抚养,便在网上找中介卖女儿,获利4.5万。 还有陕西的一名女子,因为和丈夫斗气,将仅有7个月大的儿子以5万价格卖给他人。 有人买才有人卖。 据《拐卖儿童罪之犯罪学探析》分析,买方之所以热衷于购买儿童,和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孩好养等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 “以前收买儿童多发生在贫困地区,而现在,广东等一些发达地区买孩子的案件也很多。” 更让人无奈的是,就算父母辗转多年找到孩子,彼此也回不去从前的生活。 前段时间,桂宏正和妻子在民警陪同下与桂豪相见。 桂豪沉默不语。 “毕竟分开10年了,没有什么感情。”一说起来,桂宏正便红了眼圈。 他没有把儿子带回家,最后只是互加微信。 电影《亲爱的》也有这么一幕: 田文军夫妇找到了丢失的鹏鹏,但鹏鹏根本认不出他们,还哭着说,警察叔叔,把他们抓起来…… 一旦孩子被拐多年,“团圆”就不再仅仅是找到人这么简单。 但能够找回孩子,就能给父母们带来一线希望。 《等着我》节目背后,公益组织和科技团队还在继续解决找孩子的问题。 “帮被拐孩子回家”项目,不仅为寻亲的贫困家庭提供生活补助,每年还举办3-5场寻亲会,帮助失散家庭团聚。 腾讯优图,累计帮助“牵挂你”防走失平台找回1091余人;截止2018年10月,接入腾讯优图“天眼寻人”功能的QQ全城助力,也累计找回600多人。 科技助力公益,大大加快了警方寻回被拐儿童的速度。 但要让被拐卖儿童“真正回家”,我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