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经中委员《生命的原色》随想 去年底政协委员开会的时候,我有幸读到了人口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经.中委员的《生命的原色——一位政协委员的湘西散记》。作为湘西散记,顾名思义是一本以湘西题材为背景的旅游散文集。湘西我去过张家界等地,读此书犹如重游胜地。然而作为“一位政协委员的散记”,又与其他游记有何不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了该书洋洋洒洒的14万字。 我首先被其书独特的序言所吸引。本书是2005年12月中旬作者带队到湘西所见所闻所思所写的集锦。该团队一共8人,全部是政协委员。在序言中,7名队员在作者的介绍中逐一登台亮相。他们中,有企业老总、银行行长,还有民主党派的专职负责人。在序言中,不仅能看出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与不同的睿智风格,还看到了这个团队的共同心声;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挚着追求。他们是一群心胸豁达、性格乐观的入世者。请看他们对什么是生命的原色所作的诠释: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可能无法走到海的尽头,但我们可以尽力游向远方。我们可能无法登上山之绝顶,但我们可以学会永不言弃。保持进取,永不言弃,我们也可以成为山峰,不为供人仰视,只为不辜负蓝天与白云。该书其实是“一群政协委员的散记”啊! 我又为该书中作者16篇游记中所产生的联想有时忍俊不禁,有时却拍案叫绝。作者采用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让读者与他一起漫游湘西并一起产生联想: 风景区的猴子——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苗家的歌、舞、鼓——和谐文化如何支撑和谐社会的建设;贺龙元帅的铜像——主权在民;坐龙峡探险——政府应急管理;酒鬼酒的跌宕起伏——财富文化与财富价值观;湘西的吊脚楼——城市住房等等,不胜枚举。尤其令我感叹的,在“公路边的土司府”文章中,作者借梦表达了他对权利专制的愤慨与对策,使读者产生共鸣。16篇散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一份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归结于他对客观事物的敏锐观察。诚如他所说:“有些地方,只是偶尔路过,却会反复提起;有些景物,只是惊鸿一瞥,却会时时闪现;有些人物,只是匆匆邂逅,却会铭记心底。” 生命的原色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我读书中始终萦绕的问题。在“德夯苗寨”一文中,作者从苗家的歌舞表演中得到启示,认为“男性、女性、劳动、生活,就是生命的原色,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内容与形式”。这与我在九寨沟所观摩的大型歌舞“九寨天堂”有异曲同工之感。生命的原色是什么,是烂漫的玫瑰? 是香甜的葡萄? 是温馨的雏菊?还是浩瀚的草原?从颜色学分析看,有人说生命的原色是白色的,白色是种很纯的色调,是透明的无色,是纯洁的无暇,是一望尽览的开朗,是舒展的无限的延长,让人马上联想到漫天飞舞的大雪。有的说是红色的,原始宗教把生命的原色规定为红。原始人在死者的遗体上用铁矿石涂上红色,以此召唤那失去的生命力。也有的说是绿色的,绿色让人年轻,催人奋进,促人奋发,它充满生机,发活力,孕育希望,蕴藏幸福,象征平和等等,从人类为了生存栽培植物开始,绿色就代表了生命、健康、活力、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有人说生命的原色是秋日收获的金黄。耀眼的金黄如火焰般燃烧,镏金的岁月也在秋日收获,然金黄总有退色时,收获了金黄就收获了暮秋,就如生命的歌曲,也会有序曲和落幕。更有人说生命的原色是蓝色的。蓝色代表海洋和天空,人类、生命就是从海洋和星空中孕育而成。蓝色又反映忧郁,凡有价值的生命,都会思考,都有尊严。我倾向于蓝色之说。 统览《生命的原色》全书,好象作者也更趋向生命的原色就是这样。他在土司府里借梦说:“吃和住是猪的生活,而思考和尊严才是人的生活。”他的“只为做个‘人’”的扉页诗歌,难道不也是强烈地透露出如此信息吗?! “自然里出生,自然里成长。 享受那大自然的馈赠,回馈那劳动的汗水与艰辛; 辛辛苦苦痛痛快快只为做个‘人’。 阴晴又圆缺,潮起也潮落。 享受那亲情友情与爱情,回馈那人生的义务与责任; 爱爱恨恨恩恩怨怨只为做个‘人’。 有愿不奢求,坎坷往前走。 享受那命运的上移与下行,回馈那梦中的良辰与美景; 风风雨雨欢欢喜喜只为做个‘人’。” 2008年3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