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这样写道,“生活方式干预是 2 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单药治疗,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现在,很多患者和医生已经知道要这样做,但面对市场上不同价格、不同剂量、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产品,又不知该如何选择。 关于价格 即便是相同剂量的二甲双胍,品牌不同,价格也会有很大差别。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合格的药物制剂,在相同的给药剂量下,各种产品应具有生物等效性。不过,实际上因工艺、技术的差别,不同产品的药效会有所差别,但也并非像有些人想的“进口的、贵的肯定更好”。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国家正在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这将利于我们选择药物,但由于评价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和使用效果来选择二甲双胍,如无特殊需求,为了调量方便,不建议频繁更换药物品牌。 2 关于剂量 目前,国内常见的单一成分的二甲双胍剂量有250mg、500mg、850mg。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建议,二甲双胍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 ● 开始时服用500mg/天或<1000mg/天,1~2周后加量至最大有效剂量2000mg/天或最大耐受剂量; ● 考虑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依从性,可采用简化的剂量方案,建议起始500mg,2次/天,如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随后可逐步增加至1000mg,2次/天。 这样来看,剂量较小的制剂便于逐渐加量。从药代动力学角度来说,二甲双胍一天服用两次(缓释制剂除外),可维持更平稳的血药浓度。因此,糖尿病较轻、体重偏低或胃肠道反应较明显的患者可考虑250mg的制剂;血糖较高或肥胖的患者则可选择500mg的制剂。 3 关于剂型 二甲双胍口服后在小肠被吸收,而各种剂型二甲双胍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后制剂中二甲双胍的溶出释放行为不同: ● 普通片剂在胃内崩解释放; ● 肠溶片从胃排空到肠道后崩解释放; ● 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胃肠道内缓慢地溶出、释放; ● 肠溶胶囊在肠道内溶出、释放。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提到,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是否一致,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不过,我们单从不同制剂的溶出释放情况来看,由于肠溶制剂(如君力达)完全在肠道内释放,所以不存在胃刺激,消化道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此外,由于肠溶制剂可以在餐前30分钟服用,对于同时需要在餐前30分钟服用磺脲类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等于是简化了用药流程,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 文章出处:糖尿病天地(授权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