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记录日军轰炸上海南京画面#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极为著名之战地摄影作品《中国娃娃》(A Chinese baby amid the wreckage),此图经常被误当作是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暴行图。事实上,此图摄于1937年的上海淞沪会战期间。该作品首度公开于1937年的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者为美籍华裔战地记者王小亭,时间地点则为淞沪会战、8月28日的上海南火车站。 《中国娃娃》因为残破的战争废墟与哭泣的小婴儿图像,不但震惊美国舆论界,甚至迅速流传于全世界。有许多人认为,该照片是美国民众从支持到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关键之一。《生活杂志》事后粗算,该照片光是当期就有1亿3千6百万人浏览阅读。 1937年8月28日上午开始,日军出动百多架次的轰炸机于上海进行战略性轰炸。1930年代中期,上海共有上海北与上海南两火车站,上海北火车站因为处于战区,运输于8月中旬停止。因此上海南火车站成为上海唯一交通通道。8月28日下午1时45分左右,日军展开对张华浜周围要点展开轰炸。其中,日军飞机十二架次轰炸机执行任务时轰炸了南火车站(日军随后辩称为误炸),而该轰炸当场炸死700人,后经中方清算,上海南火车站轰炸所牺牲的上海市民共达千人左右。 此轰炸进行中,任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之新闻记者王小亭所在办公地点,相当靠近南火车站。据王小亭自述,《中国娃娃》作品即是奔逃期间所拍摄作品。另外,依照相关16mm纪录片记载,轰炸过程中,中国一位救难人员越过废墟抱起一重伤幼童放置铁轨旁,并随即投入其他救援行动。而此被男子放置铁轨旁的待救援重伤孩童即是王小亭该《中国娃娃》的摄影作品主角。 这巻赫斯特新闻社底片经王小亭冲洗后,随即被美的军舰自上海送往菲律宾马尼拉,再通过泛美航空飞机运抵美国纽约,并交售美国生活杂志,成为该周刊当期封面。该照片不但扭转美国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观点,也造成该期周刊于全世界热销。据生活杂志估计,仅当期就有1.36亿人看了这张照片。 因为此照片,日军轰炸行为遭到全世界舆论抨击。日军随后也因此辩称南火车站并非该轰炸任务的目标,而该轰炸纯属轰炸飞机机员将火车站移动列车误认为是从张华浜撤退至上海其他市区之中国国军,更宣称该轰炸纯粹于误炸。除此,日军则悬赏10万元缉拿该照片的拍摄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