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02三岁之前有恩于他,三到六岁立威于他! 03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 04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的现象。今天的行为,却不是因今天的问题,根源往往都在过去。 05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非常重要。依恋就是我不需要任何条件,心甘情愿地听你的。 06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教育方式有关。 07孩子一岁以前,甚至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08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的东西不能给他,怎么办?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开,他闹给家长看,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09孩子一岁以前,甚至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10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话有时候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得。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 11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12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溥仪从小喜欢恶作剧,也不听老师劝,谁都管不了,唯独听他的乳母王焦氏的话。溥仪说:“她一个字儿也不认识,也不会讲什么仁术之道与历史上英主圣君的故事,但当她去看他的时候,我却觉得她的话是不好违拗的。” 什么意思呢?因为他在心理上依恋乳母王焦氏。他这就叫心理的资本。这个故事说明只有心理上依恋的人才对他有控制力。 13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护小的上面。只要发生争执,比如吃的,你可以对老大说这个吃的是你们俩的,你来决定怎么分,如果他都吃掉了,没关系,你就看着他。下次你还交给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挺在乎我的感受的,既然我决定,我也不能亏着弟弟妹妹,这样老大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 1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能决定真正的命运。 15改变孩子的行为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16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17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18人生的基本观念源于早年,而人早期的观念不易改变 19成长过程中的“口头禅”: 刚会说话时的口头禅是:我妈说... 幼儿园的口头禅:阿姨说... 小学时的口头禅:老师说... 中学时的口头禅:同学说... 高中时的口头禅:书上说... 成人以后的口头禅:我说(认为) |
|
来自: 小桥流水1i79ra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