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利、蒙牛都在为它 “打工”,每盒牛奶要上交3/4利润!

 Andy7798 2019-05-20

曾经“中兴被禁售事件”让许多科技公司敲响警钟,只有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理,然而除了科技互联网行业外,我国“乳业”也是受制于人,比如牛奶盒上会有12个月或18个月不同的保质期,而保质期不同就极大说明包装技术问题的优劣。

而我国乳业70%以上的包装市场都是掌控在瑞典利乐公司当中,官方像我们所熟知的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的包装都是利乐提供,可能很多人认为小小的“包装盒”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其实这小小的包装盒却是让利乐每天都能笑着醒来。

在伊利等乳业巨头还是小牛奶厂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低温杀菌技术生产的牛奶不能长期保存,导致伊利等乳业巨头当时只能小范围销售,而和利乐的合作却是解决“不能长期保存”这个问题,在伊利、蒙牛成为乳业巨头的同时,据说每盒牛奶的乳制品企业获利1/4,而利乐则是获得3/4,因此被人们戏言:蒙牛和伊利都是为利乐打工的。

但是话说回来,利乐每年光从伊利和蒙牛乳业身上就能获取利润上百亿元,且利乐同时还与多家乳业公司合作,在中国消费者每喝10罐液态奶、软饮料的纸质包装中,至少有7罐是由利乐提供的生产线和包装材料生产。毕竟利乐手中掌握着5000多项有关的技术专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