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盟诗曰:[嘉峪关天下第一关]:

 黄盟工作室 2019-05-20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的美称。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万多平方米,由外城、内城、罗城、瓮城及城楼附属建筑等组成。内城为关城的中心,周长640米,东城墙长156米,西城墙长164米,南北城墙各长1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墙。内城有东西二门,西曰“柔远”、东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与关楼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内城中轴线北侧有清代游击将军府一座,是嘉峪关历任游击将军办公之处。二门外各修筑瓮城1座,门均南开,东曰“朝宗”,西曰“会极”。内城西有罗城,呈“凸”字形,长191.3米,通高10.5米。青砖包砌,高与内城相同。罗城中间突出部分开券门,为关城正门,门额上刻“嘉峪关”三字,门上建关楼。城南、北两角筑有角楼。内城南、北和东侧外围均筑外城,西与罗城相连,南、北与内城平行并形成夹道,可供车马通行。外城高3.8米,周长1100米,东北角上建“闸门”,上建一层三间式闸楼。关城外城四周距墙1米有一道宽2米、深2米的壕沟。关城内外还有官井、营房及文昌阁、关帝庙、戏楼等附属建筑。关城南、北两侧均筑有长城。关城之上的各式建筑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公里左右。

       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就更险厄。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古肃州(今酒泉),西有安西。这条古道是古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古代西域,初时仅指天山以南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有许多在绿洲上发展的“城邦”,对内陆汉族政权时附时叛。折叠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黄盟诗曰:[嘉峪关天下第一关]:

       嘉峪长城西起点

       峪狭穿山连酒泉

       关城三重写千言

        天下英雄誓旦旦

        下临大漠艰难险

         第一要塞名声传

        一心立志欲戍边

         关山飞渡退啼猿

[全文完]

黄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