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问,我的咽喉炎吃了很多的中药和西药,为什么都治不好?我“讲话很费力”、“喉咙总是不舒服,异物感”,“痰很多”,常“咳嗽清嗓”。作为耳鼻喉科医生,当患者咽干咽痛、异物感、慢性咳嗽、声嘶和吞咽困难久治不愈时, 还会考虑一种可能的原因:“咽喉反流性疾病”。
又名反流性咽喉炎,是因食管上、下括约肌松弛,致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而引起的一系列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既往对此病常常诊断为慢性咽喉炎,梅核气,然而按照常规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最新研究表明:咽喉炎患者中有大约一半与咽喉反流相关。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声嘶和吞咽困难与咽喉反流相关比例高达64%、55%、50%和35%。 
咽喉反流与发声、吞咽及咽喉部的许多症状有密切的关系。易与咽喉炎、哮喘及心脏病混淆。其原因是由于咽喉部受众多神经支配,反流物刺激咽喉部神经,或使咽喉、声带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1. 声嘶及发音困难。 2. 咽干、咽喉疼痛、异物感、吞咽不利。 3. 慢性咳嗽、痰多、清嗓。 4. 其他。如口臭、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等等。 目前已经证实,咽喉反流可导致以下疾病: 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喉接触性肉芽肿、阵发性喉痉挛、声带任克间隙水肿、声带白斑、后天性喉狭窄、哮喘、声门型喉癌、中耳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辅助检查可以对咽喉反流进行诊断。 1. 喉镜检查。包括动态喉镜和电子鼻咽喉镜。咽喉反流患者在喉镜下可出现局部充血水肿、红斑、黏膜肥厚、增生等表现。 2. 24小时胃酸pH监测和阻抗监测。目前认为这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同时,还应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和食道的其它疾病。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和手术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对本病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往往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前提,是本病的基础治疗。 包括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酒、合理膳食等。 合理膳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为原则。避免进食巧克力、浓茶、咖啡、可乐等使食管括约肌压降低的食物,以及影响食管括约肌肌力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地西泮、硝酸甘油、茶碱等); 睡前2~3 h停止进食,餐后避免立即平卧; 不穿紧身衣服、紧束腰带、不做弯腰俯身等致腹内压增加的动作等。少进食酸辣刺激食物、柑橘类食物及肥腻难消化食物,这些都会刺激胃酸过多分泌。 合理用嗓,避免声带疲劳,而造成声带的损伤。 2、中医药治疗。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消除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抑酸药的副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李云英教授认为,咽喉反流性疾病应从“脾”论治,因“脾主肌肉”,脾气健运则全身肌肉充实,当然也包括食管上、下括约肌。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多见痰瘀、肝郁、脾虚这几种证型,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针对上述证型分别用半夏厚朴汤、柴胡疏肝汤、香砂六君汤化裁,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此外,李教授还强调:中医药治疗讲究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临床疗效跟临床医生的用药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饮食起居习惯、性情有密切关系。所以咽喉反流患者首要任务是改善饮食起居、调畅情志。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防病重于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