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秦淮明月河畔升 2019-05-20

后台经常有读者咨询我关于读书方面的问题:

“学长,有什么书值得一读?”
“学长,读书应该泛读还是精读?是读专业门类还是应该广泛涉猎?”

我曾经给大家分享过书单,也写过一篇“如果挑选一本好书的干货文。(后台回复“读书”即可获取)

今天的这篇文章,和大家谈谈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老规矩,看完记得点赞留言分享一条龙。

下面进入正文。

1

经常读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就好像一台车,经常做保养和不做保养一样,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我们经常都听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读书的人应该永远体会不到这话的意思。

而读书的人,相信早就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和带给自己的改变了吧。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的作者茂木健一郎,他在这本中讲到,他就是被阅读改造的一个人。

他说:

有些时候,读书具有非常戏剧性的小哥。因为读了某一本书,所以选择走上某一条路,可能一瞬间就会改变人生道路。

也有时候人们不知道读过的书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道路,但变化却在悄悄发生。

作者说影响他最重要的一本书是《绿山墙上的安妮》。

这本书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往后时光里不断的重复阅读这本书,他说也因为阅读了这本书才有了现在的自己,更加的认同和接受这个社会给予的种种。

作者在书本中描述了读书的作用,我把它概述如下:

1、通过读书,看世界的高度增加了

茂木健一郎认为读一本书,是站在一本书的高度看世界,读一百本书就是站在一百书的高度看问题。

这高度并不是指书本的实际高度,而指的是书本内容描述的知识量和知识面。

学习书本的知识,等于间接的经历作者描述的事,等于有了经验。

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自己看世界的眼界也会变得开阔。

曾有人这样说过,站在一楼往外看,看到的全是垃圾;站在18楼往外看,看到的全是风景。

所以书读得越多,看世界的高度越高,见到的东西会更美好。

2、读书能够锻炼大脑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书本是别人写的,是别人的知识。如果一味的肯定书本的内容不加以思考和判断,那跟尽信书没有什么区别。

不能尽信书,就需要大脑不断的去思考,大脑通过不断的思考,能提高它的思考能力。

再者,书本是作者经过思考,不断打磨出来的文字。

阅读的过程,就是了解作者思考的过程。

通过文字的阅读,能学习作者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也能锻炼自己的大脑。

3、读书,可以成为生活的“预防针”。

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容易恐惧,恐惧会产生压力,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变得不知所措。

对一件事有了经验之后,就会变得淡定,能够冷静,从容不迫的去处理问题。

读过的书,获取的经验知识,能够指导自己去思考和实践。

在面对未知的事的时候,大脑就会启动这个思考,作出一些准备,在生活中就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读的书越多,脚下堆砌起来的书籍数量越多。

正因为是由一本本书堆砌起来,人们才可以看到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世界。

2

那么,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1、思维逻辑上的区别。

经常读书的人说话都是有理有据的。

他们不会说,听说,据说,又或者说我觉得是怎么样应该怎么样。

而是每说一段话都用证据去证明自己说的根据数据作出来的论点。

比如,之前跟一同事在车上讨论现在的房价问题,说到了某一个小区的楼价和这个楼的旁边的基础措施。

其中一个同事说的话是这样的,听说某某小区的那个房价是多少,未来他觉得可能会涨。

而另一个经常读书的同事直接说这个楼价的房价多少,是因为他打电话问过而且有朋友去看过这楼盘。

并且在网上查过相关数据,这楼盘的附近措施配置有什么学校,医院在大概什么样的地方,所以他预估这个楼盘的房价还继续涨的。

虽然他们表达的内容意思差不多,但经常读书的那个,明显说的话让人感到信服。

2、经常读书的人,思想是开放的,能够容得下更大的世界,处理问题也是选择最优最有利的选择。

经常都听说,生意场上,利益为重。

其实人生大部分都是利益为重。特别是成年人的世界,要么是钱,要么是感情,如果什么都没有,那这个人肯定是在家躺着也不出去。

经常看书的人在大事大非面前,能够冷静思考各种利弊,有时候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也为顾全大局。

经常都听说,赚大钱的人都不怎么近人情,不是他们不近人情,是这个人情并不能为他解决问题。

3、经常读书的人也能够与自己更好的相处,他们独处的能力很强。

在现在这个浮躁,变化超快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那么的复杂,难以猜测。

一个人想要更好的排解自己的压力,独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经常读书的人能够暂时把自己与这个世界相隔开,读更多的书与更多的作者谈话,获取更多的智慧。

到最后把这些都变成自己的良药,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

而不读书的人,在很多方面可能也不差,但他们考虑的东西和顾及的方面肯定没有经常读书的人那么的全面。

当然经常读书,并不指的是看电影那样浏览式看是需要深入的了解书本的内容和表达的主旨并且把书本的知识活用。

3

那哪些书适合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1、读经典的书

经典的书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并且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流传千古。

读这样的书,有利于积累自己的经验,也能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再者,读经典的书能够让你变得有话说。

经典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与别人交流实在没话题,通过讨论经典书,让你有话可说,也能够让别人觉得你有料。

通过与别人的讨论交谈,也能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能力得到提高,人也更自信,大脑也更聪明。

2、反复阅读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书

经常说,爱情能有一见钟情。其实,读书也有一见钟情。

如果这本书不仅能够让你获取知识经验,还改变了你的思考,甚至你的人生,那么这本书就是影响力巨大的书。

前面说了,作者茂木健一郎说《绿山墙上的安妮》这本书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他在往后时光里,不断的重复阅读这本书,并且每读一次收获一次。

3、阅读各个领域的冠军书

其实冠军书,也指的是畅销书。

书能够畅销一定有它的道理,要么是内容很好,要么是书本的价值观正好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等。

通过阅读畅销书,不仅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动向,也能了解大众的想法。

通过接触优秀的文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这也能提高大脑的热情。

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最重要的还是把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实践出真知,只有把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做到知行合一,读书与不读书才有质的区别。

愿爱读书的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