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修珠 国画课程结业微展之前 书画兼修,古来堪称优良传统。故为书法专业学生开设中国画课程亦是必然而当然。学院同仁皆术有专攻,以余早年略知涂鸦而举余兼授此课,摄职承乏,遂勉强为之。 向有书画同体、同源之说,此如赵松雪所谓“书画本来同”者,盖追求用笔之气韵与骨法,二者何异?宋郭熙《林泉高致》谓习画之理取诸学书,云:“人之执笔转腕以结字,此正与论画用笔同。故世之人多谓善画者往往善书,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真金玉良言,不可不知。故余谓习书固其根本,习画博综其情,互相补益,久之自能通其旨趣。自宋元以来,操翰墨之道若不能书画兼习者,即如鸟伤一翼,恐不能远翥千里也。虽当代专博斯别,但博涉多优,孰谓不然? 诸生以《芥子园》为蓝本,余略授其墨分五色之道,偶为示范。其时不足三周,生亦未尽全力,而竟皆有所成,余亦欣欣然觉其可喜可贺耳。已而思之,若课时增加,诸生继续发力,则老夫亦当退避矣,幸甚,幸甚! 5月17日夜于桃源旧舍 作山水者,胸中亦需有丘壑,以山川万物为笔,以水墨众彩为形。通会前人法度,极尽自然,乃造玄妙。 ——曹志华 通过这段时间对中国画的学习与老师的熏陶,我觉得学习中国画,一定要练好书法,懂用笔、会虚实。和西方绘画不一样,国画有独有的意境,每个人习画也会有独特的风格语言。 ——范赛芳 此次了解到国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书画同源,一幅画构图注重虚实对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等。中国画的意境美,仅仅用笔墨就可以表现出来,这次学习国画课,收获颇丰,墨色变化方法,皴法和审美上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有明显的提高,使我对中国画兴趣更加浓厚。 ——蔺婷婷 ![]() 形存而神亡,神亡而形灭,形神皆灭而道存,道存则万物生焉。“一阴一阳谓之道”,兰草肖肖,孕生大道;兰花灼灼,假弇小技。离人耀桢记。 ——刘耀桢 ![]() ![]() ![]() 古人常说:“书画同源”,写字和绘画是分不开的,绘画的用笔更加灵活随性,通过这几周对中国画的简单学习让我用笔更加的灵活了!有一种解放心性的感觉,受益匪浅。 ——罗秀珍 ![]() ![]() ![]() 画谱系统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而且具有文化韵味。易懂、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都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更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作为一个书法专业者学了此画谱之后。懂得了用笔要虚灵,虚灵则不呆板。用笔要富有变化。当然了“成如容易却艰辛”我要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彭江枫 ![]() ![]() ![]() 国画是中国人表现心情意境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兰花一般淡泊高雅;或者像竹子一般坚韧挺拔,虚心有节。 ——乔适 ![]() ![]() ![]() 此次国画课,在黄修珠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开始接触的白描,到工笔,再到这次的国画课,使我对国画的认识一步步深入,感受到国画的“严谨”与“随意”,同时在画国画的技巧方法上也在不断的提升。 ——王丽娟 ![]() ![]() ![]() 六岁在姨妈引导下接触国画,陆续学习各类花鸟。这次国画课,有幸得黄老师精心指导教学,对小写意花鸟有了新的深入认识,山水画的技法也更加熟练。 欣赏黄老师梅兰竹菊作品,充满文人气息。我更加理解了“书画同源”:都需要极强的造型能力,书法可增强用笔力度,国画可锻炼用笔灵活性。互相作用,才能创作出好的书画作品。希望我也可以成为书画兼修的人。 ——徐诗雨 ![]() ![]() ![]() 中国画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构图上,国画讲求经营,用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以“舍得”,构出画者心。 ——阳倩茹 ![]() ![]() ![]() 《写画有感》 淡竹浓叶意犹长,书画同根也浅尝 笔法无骨仍稚嫩,欲闻兰花未得香 ——杨艺铭 ![]() ![]() ![]() 通过这次的国画课程,我深刻的感受到画国画是一种享受,要把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要画的磊磊落落,浑然天成。同时,也领悟到,国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画中的一情一景都赋予了画者的所思所想,使其充满灵性,挥洒泼墨间描绘出画者想表达出的情感意境。此次课程让我收获良多。 ——尹诗珍 ![]() ![]() ![]()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源说,作为一名书法学习者,国画是必须要涉略的,有幸在黄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三周国画课,在这三周的课程中我主要学习了兰花和竹子的画法,明白了无论是写字还是画画线条都要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学会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纵向分析,横向比较等。学习之路任重道远,还需脚踏实地,稳步前行,感谢三周以来黄老师认真耐心的指点。 —— 岳彩丽 ![]() ![]() ![]() 一直觉得画画是个感受向不能言传的技能,只要拼命画从量变到质变自然而然就好。但是自然而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思考结构和方法的。经黄修珠老师深入检出的讲解之后,原来画画是“玩出来的”。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结合,有了书法用笔和力量的训练之后,画便自然而生。 ——岳真真 ![]() ![]() ![]() 为期三周的国画课已经结束,在黄老师的带领和亲身示范下,我对国画此门艺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期间,我采用芥子园画传作为临摹范本,体会到了清代画谱“取乎法上”的精神内涵。因此,在黄老师为我们提出“书画同源”的思想中,我会从书画两道中各取法,以相互补足、进步。 ——张宏朴 ![]() ![]() ![]()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在跟随黄老师习作国画的过程中,对国画有了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整个课程我选择去画竹,起初多时被困竹节、竹叶的画法,中也心烦意燥,后掌握其画法时又苦于表现竹子的生长动态,终在放松不经意的状态中出现了一张令我颇为意外的作品。我在这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对自己浅浅了解、掌握的国画,感到欢愉。 —— 张鸣宇 ![]() ![]() ![]() 通过理论指导及实践,我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感触颇深。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技能,对书法临摹以及书法创作也有了新的启发。 —— 张杨 ![]() ![]() ![]() 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体会到画好一幅作品,不仅仅是纸上的描摹,更重要的是留心生活,向大自然学习。 ——张益通 ![]() ![]() ![]() 三周的国画课学习,让我对国画这门课程由原来的不明就里,到现在渐入佳境,开始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之余也可静心养神,感谢黄老师这几周的陪伴和教导,在我们习画之初指明方向。 ——周冠昊 ![]() ![]() ![]() 这次的国画课和前面几个学期学习的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已经不单单在训练对毛笔技法的应用,更加系统的将中国画从基础到深入,从一个竹竿开始到一片竹林的画法,我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发现要画好整幅的作品更多的要在开始对基础的水、树、石、云、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观察、研究大自然山川的组织规律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程度古人讲“石分三面、下笔便凹凸之形这就很难。山有脉络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纹理千变万化要表现好是不容易的得下很大功夫。从大一的基础素描课到后来的白描国画课再到这次的课程,让我更加清楚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朱思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