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容生工作室·2018年漳州诏安写生行(1)——南诏镇

 涤砚堂 2019-05-21

2018/3/31

 晴,气温:16℃~30℃

▲写生地点诏安县

▲入住

▲参观沈耀初美术馆

诏安是福建最南端的县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文风昌盛,诗文书画人才辈出,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工作室今年的写生教学安排这里进行。这次写生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下午,大家从各地陆续来到诏安,入住明诏大酒店。3点来钟的时候,林老师带着部分同学参观了沈耀初美术馆并商讨这次写生展览的相关事宜。

晚饭后,我们召开了写生教学预备会,林老师安排布置了这次写生的计划和任务。

——崔鸿文

▲开会/布置写生任务


2018/4/1

 晴,气温:18℃~29℃

▲出发写生

诏安的早晨让人感觉祥和朴实,温度适宜,虽然是初次见面,却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样子。

我们一行沿着西门街小巷一路观景踩点。小巷人气很旺,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川流不息,各种店铺生意经营的从容不迫。沿街是许多古老的牌坊、庙堂、老屋,店铺民居穿插交错,别有一番风味。这里家家室内挂着字画,户户门上贴着春联,不时有好字好画吸引我们驻足欣赏,我暗暗留意了一下,就连发廊、水果店、服装店、小卖铺都装饰着字画。同学中沈瑞安是本地人,听他介绍,全县现有中美协会员近20人,中书协会员30余人,有著名的沈耀初美术馆,画廊有几十家,诏安县不愧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处处张灯结彩,满街翰墨飘香。

当我们来到东门街中街“沈氏家庙”小广场,马上被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非常有感觉,很入画。这是一座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悬山顶的古建筑。右侧是一个古朴庄重、气势恢宏的大理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天宠重褒”四个大字,左侧是居民商业街,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我们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开始写生。场面有点壮观,过路行人不断驻足围观,赞叹声不绝。林老师一边写生,一边指导。沈益群是14年国家画院高研班班长,诏安本地人,今年也参加了我们的写生活动。我们今天写生就在他家附近,十点左右,益群送来了他母亲为我们准备的现磨豆浆和当地小吃,女生和几个嘴刁的男生一拥而上,林老师也忍不住尝了点,气氛十分融洽。上午写生大家还没有进入状态,没找到感觉。

下午,两点出发,我们在一处水塘边,正好背阳,微风吹皱了水面,池塘对面是一排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民居,几颗绿树当中有一颗枯树,一株正在开花的美人蕉。下午好像大家都进入了状态,我画了两张水墨写生,两张速写。期间多次去观摩林老师写生,也观看了其他同学的写生,取长补短。

有一个小女孩一直在看我写生,她说:“你是画家吗?你画的真像,你的纸和彩笔是自己的吗?”我问:“你喜欢画画吗?你几岁了?你现在是不是想画画啊。”她说:“你让我画一张好吗?我拿回家让爸爸看,爸爸会夸奖我的。” 我心里想,这个孩子也许有绘画天赋,说不定将来是一个画家的料。我就让她在我的速写本上画。没想到她很自信,画画的样子十分专注,用笔稚拙肯定,构图疏密有度,大家都觉得这小姑娘可爱。我和华斌、孟蔚赶快为小姑娘拍照留念。无巧不成书,小姑娘的爸爸这会儿骑着摩托车刚好路过看见,小姑娘很自豪的说:“爸爸看我画的画!”她爸爸脸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停下车和我们打招呼问好。小姑娘要拿走她的画,我有点舍不得,没给,只让她写上自己的名字,奖励她几颗糖果,毕竟是小孩,也心满意足的坐着她爸爸的摩托车走了,回头还给我做了个鬼脸!看着她在画上的签名,知道她的名字叫“沈缘”,十岁。心里又想,到底是书画之乡,小孩都爱画画。

五点半开始收笔返程,等车时间,只见林老师又画了张速写。

晚餐在一家临街饭馆,菜品很丰富,有许多菜都是我们没见过的,口感很好,体现出了诏安美食的特色。

南方人都不大好喝酒,我们一起同学只有瑞安酒量大,也善饮。我约他明天晚上去他家里喝酒,瑞安爽快答应。

——崔鸿文


▲实景照片

▲林老师写生进行中

诏安,一座在闽粤边境的小城,有着与闽南人商业精神全然不同的人文情怀。这是著名的书画之乡,有种说法是此地的居民有家家悬挂书画作品的传统。或许有些夸张,但如果你看到一家普通的米粉店,一个不起眼的理发店都会挂点书画作品,就会产生同样的错觉。

南诏镇是县治所在,她的老街是我们第一天去的地方。这是一处非常传统的里坊民居,由曲折的小巷纵横贯通。牌坊是街巷的起点,上面永久镌刻着嘉靖、万历的登科进士们为家族和乡里带来的无上荣光。这样的石制牌坊并不止一处,可见当地崇文风尚带动起来的书画之风似乎也是必然。从明清画坛被文人画基本垄断的情形来看,文人对当地艺术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上午的写生地是沈氏家庙外,下午转到南门塘去。作为时常外出写生的我们,早已是习惯往来的当地居民驻足观看。但时值周末学生放假,于是周围多了些好奇天真的孩子。这些孩子年龄不大,小的大概五六岁,大一点的可能也不到十岁。但他们对国画绘法和术语的了解是颇令人惊讶的。有的孩子知道以水铺色叫渲染,而一个随母亲路过的小姑娘清楚知道我们是在写生,她看起来也就六七岁。他们都是附近人家的,完成作业后在此嬉戏。其中一个小妹妹,看到我们有人把她坐在池塘对面屋中的奶奶写入画中,兴奋不已。她对着同伙高呼着:“他把我奶奶画进去了!”又向着池塘的另一边大叫道:“奶奶你被画进画中了,你出名了!”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又开心的叫喊。还有一个小姑娘更是拿了纸笔和我们一起画,她那专注的神情让我觉得,或许有一天她也会像我们一样可以自由而热情的表达对河山的爱与忠诚。

在这种书画氛围中薰陶出的对文化、对传统、对艺术的热爱,必然深入血脉。他们不必然都会绘画,但却必然对绘画有认识和赏鍳能力。正因为此,文化传承才能代代相继,才能成就书画之乡的美誉。

——张育铖

▲实景照片

▲林老师写生进行中


▲林老师指导


▲认真画画~

花絮

▲好吃的诏安小吃

▲爱心豆浆

▲沈缘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