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体行书从何入手

 苯墨子社 2019-05-21

颜体以楷书为主,行书的确是曲高和寡,习者寥寥。

一般而言,楷书学谁行书也学同一家,笔法、笔势相通,容易掌握书风特点。但颜体的行书特殊。一是行书作品留世较少,二是风格独特,极具个性,三是书稿难以入手,既是祭姪文稿,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学书的法帖。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以为,颜体行书入手,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坚持楷书打基础。学颜真卿早期较规整一路的楷书,如多宝塔等。磨刀不误

砍柴工,学好楷书再学行书,一定是不错之路。

其次,可选择一些行书墨迹本学。据南宋《忠义堂帖》汇帖,集有颜体行书数十种墨迹付工摹上石的宋拓本,这些颜体行书字帖,连同颜真卿的“三稿”,都可作为学颜体行书的参考。另外,颜真卿的“一叙三帖”,是颜体行书的经典法帖。此四种均为墨迹,即:《送刘太冲叙》、《蔡明远帖》、《文殊帖》和《春田诗帖》。这四种墨迹的真伪,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摹本,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之作,近人学者罗振玉先生认定为真迹。虽然真伪难辨,但从书风分析,颜体的雄秀、肥瘦兼而有之,尤其点画线条的韧劲和结体的宽博浑厚,非常符合“颜筋柳骨”之精神。同时,与颜体的“三稿”也有一脉相承关系。

第三,颜体行书的笔法特点。与颜体楷书的粗肥多血肉、圆厚而雄强不同,行书变“二王”以来的“肤肌之丽”,多以遒劲而郁勃、开张而势强。以历来评价甚高的《刘中使帖》和《送刘太冲叙》为例,点画笔法沉着、古雅,似篆隶之意,既不露锋芒,又张力十足,铁画银钩,牵丝之处也气力满满,结体如龙蛇,跌宕起伏,纵逸莫测。有人认为,颜真卿行草之笔意,来之于王献之,似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主要得力于自成一体的颜体典型的笔法和非凡的功力。

另外,他的《湖州帖》的笔法更加灵动飘逸,似乎与米芾笔法如同一辙(历来疑为米芾所作)。但此帖以侧笔多姿著称,虽少了“屋漏痕”意,但不失颜体的“细筋入骨”,倒是非常适合作为颜体行书入门。从这点上说,学米芾的行书,也可以作为学颜体行书入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