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锡山陡门秦氏

 秦王888 2019-05-21
无锡北门外石塘湾陡门秦巷为秦姓聚族而居之地,户数百,人口约两千,系北宋著名学者、"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后裔。秦观子湛,字处度,号济川,行名祖七。任常州通判,卜居武进新塘乡,后称其居地为秦村。是为迁常始祖。

    陡门始迁祖继陵公秦集:
    秦集,字友信,一字继陵,为秦观十四世,系古桥先生(秦昺)仲子。古桥先生世居常州之秦村,以文章经济推重一时。
1343年,修辽宋金三史,荐辟不就。此后乱起,割据称雄者日众,战争无虚日,岁饥兵乱,民不聊生,古桥先生拟避兵海上不果。
1356年,张士诚据苏州,陷湖州、松江、常州。明年,大明克常州,渐次削平海内。继陵兄友正名案,弟友善名乐,自经乱后转徙流离十数年,音信全无。古桥先生殁后,田园废,家舍尽为他人所有。
    故乡仅存东西二宅,为族曾祖瑞一、瑞三旧业。继陵乃与其友狄某偕至无锡,侨寓北门乡蓉门里(即今秦巷),以经书教授里中子弟餬口。狄某故有力佣作不厌,并结茅舍以为家室。先生岁至秦村展先墓,兄弟相悯相吊。悯蓉门去惠山十里而近,当春秋佳日,里人每游惠山为昇平乐事,继陵先生独念其祖淮海先生墓在惠山之源,陟献过罔,访求数四得之荒榛野蔓间,而旧传所建亭宇碑石无有存者,拜于墓下,为文以祭思,更勒石以表识之。

    继陵先生每勉二子以耕兼读曰:汝曹当务笃实为有用之才,尊祖敬宗以训子孙,毋徒猎弋科名余事,虚称继述先志而已也。

    锡山陡门秦氏宗谱:
    锡山陡门秦氏宗谱创修于1618年,由秀二公(秦集)九世化龙、士龙、伯龙、见龙、犹龙、起龙等6人觅得秦村旧谱原本,合本支各房而统修,1763年续修,1796年三修,1841年四修,1875年五修,1921年六修,1926年又作辛酉宗谱补遗五卷。
由于历史原因,家谱散失,目前在族人处尚未找到家谱,但在无锡市图书馆发现藏有光绪丙子五修谱及辛酉宗谱补遗。上海市图书馆存光绪丙子五修谱残本2套,民国辛酉六修本2部,辛酉宗谱补遗2套,对锡山陡门秦氏族人了解家族历史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锡山陡门秦氏人文简介:

    陡门秦巷旧称蓉门里,原为芙蓉湖旧址,唐宋前汇为泽国数十里,皮日休、陆龟蒙载酒乘舫其间,杨家圩襟带于秦巷之北,广川曲港,田桑农畜,地绝幽胜,秀二公秦集择此而居,教育子弟,以儒农为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八世名世英者,字秀文,号襟溪,万历间仕至团练使,是为发迹之始。九世化龙、士龙始入邑庠,为游庠之始。与从兄弟伯龙、见龙、犹龙、起龙等觅得秦村旧谱原本始辑宗谱,分房十四……

========================

题名锡山陡门秦氏宗谱: 十卷,首一卷,世系二十二卷,首一卷:[无锡]
作者秦世铨等纂修
版本民国10年(1921), 木活字本
居地江苏, 无锡
堂号归厚堂
先祖/名人[宋]秦观; 始迁祖:[明]秦集
摘要始祖观。始迁祖集,观十四世孙,明洪武间自晋陵新塘秦村迁无锡万安乡陡门里。其後裔析启十四房。卷首载谱序、凡例、淮海先生年谱、先世源流考、像赞、历届辑谱名氏,卷一原序、凡例,卷二家训、祭祖仪则,卷三祠墓,卷四忠节世泽,卷五耆献列传,卷六闺媛列传,卷七、八诗文钞,卷九、十杂文综录。内有李东阳、蔡元定、徐士芬、穆彰阿等人所撰谱序。又有族人观、盠、燮、云、景清、世铨等人所作诗文。
索取号JP950
JP950-1


锡山陡门秦氏家族


(续上期)十四房中以五房最为繁衍。陡门秦氏教育子弟,在家谱中列入家训、家规。
其家训八则为:一、敦教弟,二、睦宗族,三、勤读书,四、端本行,五、择交游,六、时祭祀,七、慎婚配,八、训子孙。
其家规八则为:一、戒赌博,二、遏淫欲,三、毋骄奢,四、省过愆,五、救灾患,六、恤贫困,七、勿酗酒,八、宽婢仆。
由于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成材者众多,在家谱中将族中贤者95人列为世泽奉祀于祖祠。现择录数位:
八世:世英,字季文,号襟溪,万历间仕至团练使。
九世:化龙字鲤如,号禹门,万历三十年(1602)入无锡县学二十名。以子翔任四川永川知县敕封文林郎,首辑锡山陡门秦氏宗谱。
十世:翔榜姓张,字鲲扶,崇祯二年(1629)入无锡县学十一名,崇祯十二年(1639)补恩贡生,是年中副榜,康熙元年授四川重庆府永川县知县,有惠政,诰授文林郎,入祀永川名宦祠,邑志宦望有传。
十一世:天植,字德培,一字庭槐,康熙二十二年(1683)入无锡县学十三名,精医理,著有《知生集》行世。与族人又庭、佩玉等续修宗谱,并请锡山秦氏伯龙、道然、蕙田序以刊行。
十二世:廷焕字殿雯,恩贡生。
十二世:鸿猷字济安,国学生,考授州同知,例授儒林郎。
十三世:德基字若玉,邑庠生。
十四世:金声字维镛,乾隆十一年(1746)入无锡县学第三名。
十四世:云钧号卿常,以孙亮采报捐光禄寺署正衔贝也封奉政大夫。
十五世:湧字思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入无锡县学十一名。与吴下诸名士结印月阁诗社,刊有《印月阁诗集》行世。著有《蓉门吟稿》数卷、《归雅集》六卷。参修嘉庆丙辰宗谱。
十五世:燮字廷羹,号湄村,嘉庆八年(1803)入县学十一名,道光壬午(1822)中举十七名经魁,拣选知县,改国子监学正,著有《自怡吟草》六卷、《闲窗录》四卷、《古文辞》一卷。尝修杨家圩、筑万寿桥为一乡御灾捍患。续辑道光辛丑宗谱。
十六世:文煃字小汀,一字肤雨,长洲县庠生,庠名云,别号西脊山人,刊有《吴中三山人诗》、《西脊山人诗集》四卷,《裁云阁词钞》六卷、《词余》一卷行世。所著未刊者有《劫灰剩稿》六卷、《骈体文》二卷、《杂著》二卷、《词》一卷、《词余》一卷、《虎丘山塘擢歌》一卷、《青楼碧血记》一卷、《玉玲珑室传奇》四种。与名士结社唱和者有《陶氏五宴集》、《沧浪亭叠韵唱和诗集》。遭乱散失者有《扶雅堂诗》八卷、《砚北笺异》十六卷、《赋稿》三卷、《胥江渔唱词》二卷。
十七世:昞泰号慧养,锡邑庠生。著有《怡情草》六卷、《芸窗随笔》一卷。
十八世:世钅荣字洪声,号耳韦斋,锡邑庠生,五品花翎奖札候选县丞随带加二级,光绪丙子(1875)与弟世铨续修宗谱。
十八世:世铨谱名立基,字曙村,监生,浙江候补知县,同知衔,升用直录州知州,尝随李金镛游幕关东,著有《吉林舆地略》。与兄世钅荣续修光绪丙子宗谱,又修民国辛酉(1921)宗谱。
锡山陡门秦氏以诗礼传家,人才辈出,为无锡北乡望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有不少族人进入无锡市区及外地者,无锡知名人士有无锡政协副主席秦蕴石、离休干部著名民间文学家秦寿容等人。
陡门秦淮海先生祠
陡门秦淮海先生祠创自清康熙初年,祠屋三进共九楹,门序之前为场,祠后有空基一区,旧为蔬圃,祠左有走巷一条直通前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族尊明秀公以公资增建三楹于基上,又于左空隙地建屋一楹以为庖湢之所,系十房澄、清二公裔孙共捐制钱五十缗以助土木之费,既落成,即奉祖先栗主其中。其中神橱壁万年台,则五房子姓集资创建。洪杨之役,宗祠被淹。甲子(1864),族人流离而归,首修祠宇之归厚堂与前屋。光绪丙子(1876),宗谱续修辑成,旭山公倡议续建,浩荣公暨族宗长募资复修享堂与两庑,庑成虚位四十年,民国辛酉谱成,以忠烈、贞节、勳望、文学暨有功于祠者一百八十六人附记。此役共费银币四百七十八元,而未完成者九房增义、以铨依次完成。
秦淮海祠在秦巷镇前浜,首进为大门,二进为归厚堂,三进为左右两庑,分龛十四房曰忠义祠,曰节孝祠,再进穿堂,四进为享堂,中奉淮海公、处度公、继陵公三神位,左右则为分房祖之神位,靠北余屋二小间,祠之后尚有余地,历年纳粮而未圈入。
宗谱制定祭祖仪则规定:
时祭:清明兼扫墓 冬至
特祭:嫁娶 入泮 登科 拜官
献新:上元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品物轮祭人随时酌夺
谒祠:元旦 塑望 立春
祭仪规定了执事名目及行礼节次、与祭等具体事项。
解放后,秦淮海先生祠用作粮管所粮食收购站,今已拆毁不存。
陡门秦氏拟续修宗谱
陡门秦氏宗谱六修于1921年,至今已八十九年,上次入谱者存世者已不多,如不续修,必将失传,族人要求续修宗谱者日益增多,2004年,锡山秦氏续修宗谱时,就有不少人要求入谱,但非本支,无法列入。2009年10月24日,在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无锡市祠堂文化研究会秦氏分会承办的纪念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秦观诞辰960周年活动中,与会的陡门秦氏宗亲秦蕴石、秦海良表示回去后要联系族人共商续修宗谱事宜,秦氏分会表示予以协助。现续修宗谱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全文完)
(文见《秦氏文化研究》14期第5版)


前人对陡门秦氏宗谱续修之感言

陡门秦氏民国谱序

秦为锡邑右族。陡门秦巷之秦与师古河秦于元明间后先徙自晋陵之秦村~宋学士淮海先生贤裔也。师古河秦代有显者~陡门秦则世传耕读。杨家圩襟带于秦巷之北~广川曲港~田畜农桑地~为芙蓉湖旧址~烟波浩淼~犹想见唐宋前汇为泽国。志所称~芙渠数十里~皮日休、陆龟蒙载酒乘舫其间~地绝幽胜。吾友曙村产于斯~昔年都督黑龙江相随从事~其想念也久矣~今年以修谱来征序。余维中正九品之法废~而官中无谱录~于是私家始各自为谱~以收其族。如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及近世昆山归氏、宁波万氏、山阴刘氏、长洲汪氏~其著者也谱之。体例虽不一~然诸家者皆能文章~湛经术~集中所载~可考览焉。君子审度身世~不能不兢兢于人。各修其家法~以经世教于不敝。南北纷扰~军阀雄长~民治之说倡导有人。吾以为~民治必根本于修明家法~敬宗以收族~其修明家法之要枢乎。周官之制~既有小史以奠系世~又有族师以书其睦娴饪恤~盖必六行为本~然后本支百世不致相视如路人。孟子所谓人之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乱极思治~舍是其奚由焉。谱之修也~收其族也~敬其宗也。秦氏之谱~敦叙昭穆~支派秩然~庶不纰乎。先王以族教安之义,食德服畴~由一族而推诸他族~由一乡而推诸天下~准此义也。宁非修明家法~为民治之嚆矢乎。予生长肃慎旧疆~足未涉吴越水乡~习闻夫秦氏世居之秦巷~水木明瑟~未获遵渚苇航~凭吊皮陆二诗人于芙蓉湖畔~因叙其谱~不禁慨想系之。前黑龙江都督兼巡按使中东铁路督办宋小濂    年月

  

============================

陡门秦氏宗谱在历史上共进行6次编修,而最近一次成谱(以下简称民国谱)为1921年即民国10年。经过近90年风风雨雨,在当今盛世修谱、寻根问祖潮流的影响下,陡门秦氏宗谱第7次续修工作已于去年7月4日正式启动。但因年代久远,民国谱中当年出生上谱的族人也大多过世,故只能从谱牒中寻找线索了。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发现谱中有不少记载李金镛相关的人和事,其中专门写了李金镛政绩录,还请前黑龙江省都督宋小濂作谱序,这些说明李金镛与陡门秦氏的关系非同寻常。

  黄金之路的开拓者李金镛
  李金镛(1835 - 1890),字秋亭,号丽卿,无锡北乡秦巷镇陡门李巷人(今惠山区洛社镇天授村)。他早年随父务农经商,在家乡热心公益,勤办善事。清咸丰六年(1856),他和父亲在上海城隍庙开设招商客栈,结识了李鹤章(北洋大臣李鸿章之弟)和浙江巨商胡光墉等人。咸丰十年(1860),经李鹤章推荐加入淮军。同治九年(1870),李金镛督办西征粮台,被委坐提两淮接济西征军饷。光绪二至四年(1876 - 1878),全国连续发生大旱,他首创义赈,联络江浙巨商,集资数十万金。经年累月亲赴各地勘灾发放赈款,救活人无数,灾民均呼之为“李善人”。光绪八年(1882),调吉林省首任知府,他亲询民情,革除陋弊,清理冤案,兴办教育,救助贫孤,百姓称他为“李青天”。光绪九至十二年(1883 - 1886),任长春厅通判,候补知府。他广施德政,受民爱戴,长春大安。光绪十三年(1887)受命任黑龙江漠河矿总办,筹建金矿,足智多谋,精于创业;勘查边界、与俄交涉不卑不亢,收复了被俄侵占的金矿和大片国土,顽俄敬服李金镛,称他为“一只虎”,为开发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使穷乡僻壤变成边陲重镇,为充盈国库作出了重要贡献,漠河人民称他为“黄金之路的开拓者”。光绪十六年(1890)九月,李金镛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享年56岁。   
  鉴于他一生的政绩,直隶总督李鸿章请旨加封李金镛为内阁学士,为其在国史馆立传,追赐二品。光绪皇帝亲笔为他撰写祭文,并准在漠河、  长春和原籍无锡立祠,以示恩宠。
  宋小濂其人
  宋小濂(1860-1926),字铁梅,又作友梅,吉林人,为东北地区著名人士,人称吉林才子,前清附生出身,官至黑龙江省都督。清王朝以后,任中东铁路督办。光绪九年(1883),宋小濂参加长春地区童子试。李金镛亲临试场,主持测试,后来成为其得意门生,一直受李的关怀。光绪十四年(1888)秋,李金镛从上海等地筹办漠河金矿事宜,路过奉天(沈阳)会见了宋小濂,并邀请加盟。秦世铨是李金镛同乡,跟随多年,在漠河金矿共事三年,他们之间交情甚笃。民国10年(1921),李金镛虽然已逝世多年,但宋小濂做过黑龙江都督兼任中东铁路督办,在东北地区名声已很大,世铨也在黑龙江电灯厂任厂长。因此,陡门秦氏宗谱第六次续修发起人秦锡九(字以铨),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名望,聘世铨为局董兼编纂,特邀宋小濂亲临无锡助阵。宋小濂欣然命笔为陡门秦氏宗谱撰写了谱序。
陡门秦李两家族渊源
  李金镛的家乡陡门李巷紧邻秦巷镇(现洛社镇秦巷村),该地为锡城西北乡较大的农村集镇,是陡门秦氏家族的聚居地。而秦、李两姓在当地均为大姓,同为陡门望族,都是明洪武初年定居陡门里繁衍生息。因此,秦、李两姓世代联姻较多,人际交往密切。历史资料表明,李金镛能取得丰功伟绩,彪炳于世,主要靠本人的聪明才智和发奋努力,但与亲朋好友包括陡门秦氏族人的鼎力相助不无关系。李金镛到各地义赈救灾以及从政吉林,开发漠河金矿等重大活动中,都有陡门秦氏族人的参与。
  据陡门秦氏民国谱《秦君暐齐家传》记载:“义赈者倡自光绪丙子(1876)海、沭奇灾,浙富胡光墉集资数十万,属锡绅李金镛往赈以辅官赈之……义赈之风遍行海内外,其原实始于此,其事今至不衰。啤齐(即秦世鑅)蓄志远游,于其时从佐金镛以行海沭之工,赈鲁之武清六七卅县,直至河间各属,暨任邱干堤工赈,唪齐无往不从,疚瘁劳苦”。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丁丑、戊寅年,旱灾继续蔓延到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浙江等地,地域之广,灾情之重实属罕见,史称这次旱灾为“丁戊奇旱”。李鸿章上书朝廷又指派李金镛前往,由于救灾工作十分繁重,此时又动员世鑅胞弟世钧参加,李金镛亲临灾区,兄弟俩跟随左右。陡门秦氏民国谱《义烈合传》记载:“光绪戊寅,偕兄世鑅往直隶津河赈饥,先是晋、豫间奇旱,赤地数千里,人相食。南中贤士大夫集资,往拯以数百万计,由是善风大鼓,士农工贾靡不慷慨解囊,甚至妇女典簪珥,儿童罢饴果,以为施……其际世钧(秦世鑅之弟)同于盛举,应同乡李金镛召稽,发阜城武邑各户口无遗”。
  光绪十三年(1887),李金镛受命,被清延委任为黑龙江漠河矿务局总办,筹建金矿。秦世鑅另外两个兄弟世铨和世钰也跟随年逾半百的李金镛去了漠河。他们带领员司兵弁几十人,从黑龙江城(瑗珲)出发,经墨尔根(嫩江),沿康熙年间的旧驿道披荆斩棘,爬山涉水,历尽艰险,经过36天奔波始到矿地。事后,秦世铨对漠河沿途风光和感触写下了“行黑龙江江东俄界”和“墨尔根城”诗二首以及风雪关山图题诗:
  东陲巩固奉吉黑,夙昔未尝隶中国。正朔颁自我皇清,远围溟渤拓疆城。
  此际关山何郁盘,此间风雪又高寒。客游内陆千百里,那得便歌行路难。
  史传——繙东夷,最奇险处最难置。秦子早日从矿人,漠河马蹋冰嶙峋。
  披沙拣金凡几载,江渡黑龙天不春。荒荒草地断行路,雪压雕鞍吉林去。
  寿容先生是无锡地区民间文学园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数十年来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和创作,对无锡的人文历史颇有研究,特别是对清代爱国名人李金镛情有独钟。早在1954年,秦老因公事到洛社双忠庙,路过原志公桥堍,发现一个立有“内阁学士李金镛之墓”石碑的大坟。回去后,查阅了《清史稿》、《清史列传》等资料,弄清了墓主是无锡大名鼎鼎的乡贤、晚清爱国官员、大慈善家李金镛。秦老对他敬仰不已,被他的事迹深深吸引。
  从此开始注意李金镛,不断收集积累李氏的资料,撰写了有关李金镛的文章十多篇,成为无锡地区研究李金镛的第一人。十多年前,秦老曾与黑龙江媒体联系,为东北地区有关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在很多场合多次介绍、宣传李氏的义举、壮举和爱国行为,他还不顾年迈高龄,亲自和有关同志考察李氏的故居,向有关单位和领导呼吁,对故居作抢救性保护,出版李金镛专辑,成为研究李金镛事迹的“顾问”。最近,李金镛故居修膳一新,纪念馆在其家乡落成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秦老被特邀参加揭幕仪式,他心情非常激动,真是感慨万千。一百多年前,陡门秦氏族人跟随李金镛义赈救灾,开发边疆,今天陡门秦氏的子孙寿容先生为宣传李金镛爱国爱民的精神,竭尽全力,务求功德圆满,这种不谋而合,既是历史的际遇,更是陡门秦氏对李金镛的渊源和情结。
作者:秦时君、秦海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