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朱元璋在给地主刘德家放牛,这天晌午,他又累又饿,躺在树荫下发呆,不由得想起爹娘经常给自己讲的家族逃难史。听父母讲自己家世代农民,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 父亲和爷爷像蜗牛似的,搬家搬家再搬家 爷爷朱初一被地主和蒙古统治者剥削的无法生存,带领全家老小背井离乡,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自己爷爷死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老爹朱五四又四处迁移,历尽艰难。他50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就在这里他临到了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得是老来得子有了儿子朱重八(朱元璋),忧的是家中贫寒,食不果腹,该怎么养活朱重八。从出生那天起,朱重八就没吃饱过。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五四为了躲避元朝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再次搬家。全家来到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这时的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朱元璋放牛在放牛的生涯中,地主的打骂是少不了的,饿肚子,就是家常便饭。幸好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小朋友和朱重八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要不朱重八的童年该有多灰暗。此时的朱元璋聪明伶俐,鬼点子多,很有号召力。有一种游戏是他最爱玩的,每天都乐此不彼,那就是“当皇帝”,皇帝的扮演者永远都是朱重八。他往高处正襟危坐,让这些小朋友跪在自己面前,高呼“万岁”。 这天他玩累了,徐达、汤和等小朋友也都回家了,只有朱元璋还在放牛。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在朱元璋的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觉他睡着了,就在他睡着的过程中,被刘伯温遇见。 刘伯温初遇朱元璋刘伯温自幼聪明好学,12岁就考中秀才是个“神童”,他看书过目不忘,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擅长看天文观天象,能掐会算。《明史》记载,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他青年时是个“学霸”,23岁考中进士,26岁在元朝为官,位居正八品。他忠于职守,执法严明他常常深入民间,在明察暗访中,处置了许多的贪官污吏。 这一天,27岁的刘伯温骑马游访,来到朱元璋放牛的地方,看到一个顽童睡的正酣,睡相让人震撼。只见这小牧童头枕一扁担,双臂伸直,两腿叉开,身体成“大”字与那根扁担合为一体,刘伯温打眼一看这是一“天”字。他正想掐指一算,远处的黄牛“哞”的叫了一声。也许是小牧童的职业习惯,他抓起身边的牛鞭,把身子侧向一遍,好像要起身的样子。可是他竟没有睁开眼睛,只是把牛鞭棍横放在腰间,两只小腿膝盖弯曲,脚趾指向正后方,也许是太累了,他又酣睡过去。刘伯温一看惊的差点跌落马下,这姿势分明是一个“子”字。合起来为“天子”。刘伯温近前仔细观看这小牧童面相,牢牢记在心里,轻轻策马远去。 刘伯温在正八品官职上工作了五年,由于他的正直,执法严明,得罪了很多的权贵,这些人联合起来报复陷害他,刘伯温只好辞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9年后),元朝朝廷又起用他,工作了不到一年,看不惯内部官场的腐败,又辞职。隐居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刘伯温的确是个人才,被朝廷多次起用。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和刘伯温一同的还有叶琛、宋濂、章溢。刘伯温见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当年的小牧童。又见朱元璋出口不凡,《明史》,太祖劳基等曰: ‘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者能一之耳。” 刘伯温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当了朱元璋的谋臣。他提出一个让朱元璋为之奋发的建议,那就是剿灭元朝,建立新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