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修建清虚阁
清虚阁位于榆次老城南端,原名玉皇阁,俗称南阁,明成化五年(1469年)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时任榆次知县的史记事将玉皇阁更名为清虚阁。
清虚阁的“清虚”二字乃“清静无为,虚无缥缈”之意,这是古时道家崇尚的精神境界。传说清虚阁是由鲁班所造。那一年,鲁班修好了赵州桥,领着妹妹到湖北武汉修建黄鹤楼,路过榆次的时候,看到榆次城方方正正,可却显得平平淡淡,于是就对妹妹说:“咱们走了九府一百零八城,没见过像榆次这么整齐的城池。可惜美中不足,好像缺少点东西。”
鲁班的妹妹听后便答道:“那就添点吧!”鲁班说:“那好吧,我添一点,你也添一点。但添什么谁也不要说,今夜咱们二更时动手,五更鸡鸣完工,你看怎样?”妹妹一口答应:“我在城北,你在城南,看谁的好。”待二人分手后鲁班细细查看了榆次的地形,见这座城东北靠山,南面临水,东西两面是平展展的良田。他想,如果在这里盖一座庙就显得笨拙,修一座塔就显得孤独,不如就盖一座阁吧。拿定主意,鲁班就在城南支起了四十根大柱子,并在上面雕梁画栋地修造起来。
妹妹拿不定主意修什么,就悄悄地跑来偷看,然后也弄了些木头在城北修阁。但她性子急,手也快,不到四更就修好了。她又跑过来看哥哥的,这一看倒是着实让她吃了一惊。哥哥修的这座极为靓丽,前看是南阁,后看是北阁,左看是西阁,右看是东阁。外看上下四层,内观独一层,下面通四路,上面通四风。看了人家比自家,妹妹自愧不如,趁着哥哥的阁还没修好,便使了个坏,捏着鼻子学了一声鸡叫。鲁班一听,想起与妹妹的约定,便立马放下手中的工具往下跑。他去看了看妹妹建造的阁,只是四四方方的笨东西,不由地笑了。由此,也就流传出了一句谚语,“看上南阁修北阁,一修修了个木疙瘩”。后来人们把那座北阁拆了,而鲁班修的这座南阁却保留到今天,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清虚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