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马思鹰眄 2019-05-21

相比于官方,在民间和部分经济学者圈中“西三角”的概念诞生的更早。据考证早在2004年,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学者刘斌夫在写作《中国城市走向》专著时,最先提出“西三角 ”概念:

指出以中国西部一个超大城市重庆和两个特大城市西安成都为支撑点,将形成联接大西部南北版块的经济合作区域,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重心和中国西部经济高地。

2008年,兰州学者贺应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狭义“西三角”概念扩展为广义的“西部渝川陕陇金三角经济圈”,简称“西三角经济圈”,并对其基本概念、战略意义、宏伟蓝图、发展纲要等进行简要论述。

彼时,“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在各大媒体及学者间流传和深讨,但作为“西三角”经济圈的三位“当事人”——重庆、成都、西安,均为对外回应此概念。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沉默于2009年被打破,这一年,全国LH上,重庆代表正式提出西三角经济圈发展提案。

回看2009年三座城市的GDP排名,其中重庆以6528.7亿元位列全国第7位(具备引领作用);成都4502.6亿元排名全国第13位(发展稳定);西安经济总量只有2719.1亿元排名全国第30位(需要带动),距离重庆、成都相差甚远。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从经济学者角度出发,“西三角”经济圈的成立,将从其地理区位、产业特点以及资源整合方面形成经济互补性发展。

从地理区位来看,三座城市都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是承接东部乃至国外产业向西部转移的第一梯队。

从产业特点来看,西安在科技研发、航空航天领域水平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相对发达;而重庆则是西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接成都、西安的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从资源分布来看,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丰富,重庆可以接纳和消化四川的水电产能,“陕煤入渝”也极具吸引力。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彼时,城市群的概念在我国已经形成共识,根据《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区域成熟颇具规模,而在西部地区城市群中,成渝城市群的建设重点在于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中城市群的建设重点为新亚欧大陆桥中段重要节点城市群。

在以上城市群定位和发展建设目标远未达成之际,再次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批复和认定。

因此,自2009年至今20年来,“西三角”经济圈一直还停留在媒体和学者层面,并未上升至GJ定位。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然而经过20年的各自发展,无论从国家定位还是经济总量来看,重庆、成都以及西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政策方面: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指出提升成都核心功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成都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自此成都成为全国第六座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规划》目标到203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全面建成。西安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显着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自此我国9座国家中心城市形成,西部三城全部在列。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经济方面:截止到2018年年底,重庆市GDP20363亿元,位列全国第5名(相较于2009年上升2名);

成都市GDP15342亿元,位列全国第8名(2009年第13名,上升5名);

西安市GDP8349亿元,位列全国第20名,时隔38年经济总量再进全国20强(2009年第30名,上升10名)。

我们发现,从“西三角”经济圈提出20年时间以来,重庆、成都和西安无论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地区经济总量上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三座城市之间的合作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频繁。

“西三角”城市虽然相距距离不远(西安至重庆约690公里、西安至成都约760公里、成都到重庆约310公里)但因为秦岭这道天然屏障阻隔,西成高铁未开通前,两地乘坐火车翻越秦岭到达目的地需要16小时之久(西安至重庆需要12小时)。

但随着高铁不断建设发展,以及西部三城在中欧班车上的优异表现,城市之间也不断尝试加强合作。

“西三角”概念已提出20年,重庆成都西安竞争大于合作

1996年,重庆成功举办首届“渝洽会”;一年后1997年,首届“西洽会”在西安成功举办;2000年,成都创办“西博会”。

随着20年的发展,三地洽谈博览会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西安表现最为突出,在2017年第21届“西洽会”暨第二届“丝博会”上,签约投资合作项目超过1900个,陕西国内联合总投资额为19224.41亿元,增速高达81.3%。(同期2017年第20届“渝洽会”,集中签约项目744个,投资总额3719.7亿元。)

在此基础上,2018年西安“西洽会”正式升级为“丝博会”,西安这次再获“大丰收”,签约53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3976.11亿。(同期重庆接棒“西洽会”,签约项目211个,总额5096.7亿元)

2019年5月16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二届“西洽会”上,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和陕西等九省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随着陕西的正式加入,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扩容到了九个,西部十二省份只有四川、内蒙古和西藏没有加入。

虽然“西三角”依然未能在此次合作上同时参与,但随着陕西的加入,对于陆海新通道来说是增加了重要的合作伙伴。

就在签署合作协议的5天前,重庆市市长作为主宾市嘉宾参加了西安举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会上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重庆将加大与陕西的合作力度,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陆海新通道,强化中欧班列衔接,加快渝西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

对于四川为何没有加入陆海新通道,众多媒体学者做出分析,成渝、成西、西渝在区域经济、资源发展上去除资源产业存在互补关系外,同样存在天然的产业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中欧班列上竞争很大。

2018年,成都、重庆和西安中欧班列开通列数位列全国前三,其中成都2018年开行中欧班列1587列;重庆开行1442列;西安则开行1235列,而惊人的是西安的发展速度,2017年西安仅开行中欧班列194列,一年时间开行数提升6.37倍,仅2018年一年,西安开通了至伊朗/阿富汗、比利时根特、意大利米兰、拉脱维亚里加等五条线路,创造了装载率等多项第一。

回顾“西三角”经济圈概念提出20年以来,我们发现,即使有《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样的政策支持,或者“陆海新通道协议”这样的省份合作,但重庆、成都、西安三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发展态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